速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使用19世纪的格雷格速记法写作的主祷文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关
字母
字母的历史
类别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
半音节文字
特征文字
音节文字
语素文字
辅助使用
速记
音标
特殊使用
数字
盲文
相关条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
附加符号
标点符号
可转换为文字
的其他使用
电报编码
字符

速记(英语:Shorthand)是一种用符号快速记录语言的方法,通过速记符号记录的音节信息,并利用缩略符号提高记录效率。[1]速记完成后,需要将速记内容翻译成正常的文字。速记的速度一般可达到每分钟160-400字,因此在许多如在需要现场记录语言的场合都有过应用案例,例如法庭记录、新闻及会议采访、课堂笔记等。

随着速录机和录音机的发明,传统手写速记法的需求逐渐衰减。

历史

最早的速记大约起源于古希腊,普遍认为是写作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传记的历史学家色诺芬是最早使用速记的人。速记在罗马帝国时受到普遍的应用,公元63年,泰若设计编纂了一套泰若速记符号词典,以记录拉丁语[1]后来许多人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速记,莎士比亚萧伯纳都是使用速记法撰写剧本的,可以快速记录自己的灵感。[来源请求]

椭圆斜米形速记系统符号来源

1588年,布莱特发明了英文速记法,基本继承了泰若的方式,用直线、半圆和圆圈等符号记录英文单词。1837年艾萨克·皮特曼(Pitman,又译“必文”)创造了一套新的英文速记系统“超速记法”,以正圆和正米字形框架为基础,并带到了美国。1888年,约翰·罗伯特·格雷格(John Robert Gregg)发明了一种“细线表音速记法”,以椭圆和斜米字框架为基础,写的更快,成为在欧美最流行的速记法,大约90%教速记的学校都采用这种方法。

1896年蔡锡勇按照汉字拼音编写了《传音快字》,本意作为汉字改革方案,实际是一种速记符号,成为中国最早的速记法。1912年他的儿子蔡璋正式编写出版了《中国速记学》,基本原则和“细线表音速记法”一样,是以椭圆和斜米字方位框架为基础,以汉语声母韵母为基本单元设计的,用不同角度的斜线、椭圆和半圆代表各种复合的声母、韵母,是中国最早的速记著作。后来出现的各种汉字速记法基本以此为根据。[2][1]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便开始使用速记法记录了大会的发言和领导同志的讲话,这些珍贵的速记稿至今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里。党中央到达延安以后,从1938年至1946年先后开办了六期速记训练班,培训了200多人。这些同志用速记记录了领导同志许多重要报告与讲话,为历史保留了许多珍贵文献。包括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重庆谈判》《学习与时局》《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速记人才的培养。陈毅副总理关心中国速记法,亲自批准创建“北京速记学校”,1955年9月该校成立。这是国家办的第一所速记学校。该校教师集体编写了《速记教材》一书,并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速记学校连续举办了九届专修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速记专业人才。

1979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教育组召开了在京速记工作者座谈会。会后《光明日报》发表了专题报道《速记有用,应该重视》,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切和反响,使中国的速记事业得到了复苏。[3]

现况

西里尔文字

苏联索柯洛夫编写了《苏联国家统一式速记法》,基本以斜线为主。适用于以西里尔字母为文字的语言(俄语乌克兰语等)。

拉丁文字

欧美等以拉丁字母为文字的地区,约翰·罗伯特·格雷格发明的“细线表音速记法”、艾萨克·皮特曼发明的“超速记法”依然流行。

汉字

草书书法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汉字速记法,随着格雷格的“细线表音速记法”引进,中国现代的各种汉语速记法逐渐演变为基于汉语拼音方案(或其他拼音方案)的拼音速记。[1]但在秘书行业,为了保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则强调“双式速记”,即汉字速记法和拼音速记法并行。[4][5]

Zhong字的各种中文速记法

中国流行的速记法有:

  • 唐亚伟编制的“亚伟式速记”(《速记基础知识》,1986年3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庞麟编制的“庞麟式速记”(《庞麟速记》,1982年9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汪怡编制的“汪怡式速记”(《汪怡简式速记学》,1950年7月,商务印书馆)
  • 吕缜毅、黄少良编制的“音节式速记”(《汉语音节速记》,1984年4月,河南教育出版社)
  • 廖人群编制的“人群式速记”(《人群速记》,1985年7月,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 张潮、陈新编制的“汉语式速记”(《汉语速记》,1980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 刘越(捷声)编制的“捷声式速记”(《捷声速记术》,1951年5月,南京江南出版社)
  • 北京速记月报社创研组编制的“斜体式速记”〔《斜体式中国速记方案(修正案)》,速记月报1955年5、6月号合刊登载〕
  • 陈荣滨编制的“荣滨式速记”(《音素化汉语速记》,1982年4月,江西人民出版社)
  • 黎宏基编制的“宏基式速记”(《汉语速记学》,1982年12月,武汉大学出版社)
  • 苏文编制的“苏文式速记”(《速记学及其在科技中的应用》,1983年2月,科学普及出版社)
  •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浙江温州第一中学编制的“温州式速记”(《简明速记十五讲》,1984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
  • 赵利坛、袁玉生编制的“汉音式速记”(《现代汉语音节速记》,1985年4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 赵灼华编制的“灼华式速记”(《简易速记法》,1985年10月,广西人民出版社)
  • 矫洪义编制的“曲直式速记”(《曲直速记》,1986年7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邦典编制的“大众式速记”(《大众速记》,1986年2月,中国展望出版社)
  • 李远才、刘需编制的“自学式速记”(《速记法自学指南》,1986年10月,解放军出版社)
  • 树行编制的“石村式速记”(《石村中文速记》,1986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黎宏基. 《汉语速记学(增订本)》.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2. 蔡锡勇. 《拼音文字史料丛书————传音快字》.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6. 
  3. 耿风华; 范立荣. 《速记·速读·速写》.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 《手写速记教程》.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5. 吴士健; 耿凤华. 《秘书双式速记(第二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