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石桥 | |
---|---|
![]() | |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大桥路 |
分类 | 近现代文物 |
时代 | 1907年 |
登录 | 1993年7月15日 |
石家庄大石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大桥路北,原是一座正太铁路上的人行桥,是石家庄桥东、桥西两大地理概念的来源。1939年正太铁路改建后失去交通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被改为城防工事。1987年得以重建,2016年9月再次得以重修。1993年,大石桥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2]
历史
1902年,京汉铁路从石家庄村村东由南向北经过,1903年在石家庄村附近修成枕头站。1904年,正太铁路从石家庄村附近的京汉铁路西侧开始修建,1906年建成通车。正太铁路建成后完全隔断了石家庄到枕头站的道路,而起初修建人行桥的计划因故搁置,致使1907年曾连续三天发生火车撞死人的事故。1907年初,专供铁路两侧行人来往的人形桥正式开始修建[a],至同年春天建成使用。因该桥大部分结构均为石砌,故而得名大石桥[5]。该桥建成后即成为了石家庄的地标,因其为东西向,由此形成了“桥东”和“桥西”的相对概念,并逐渐延伸出了桥东区和桥西区的行政区划名称[b]。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10月10日,日军侵占石家庄前,曾派空军炸塌了大石桥南侧的部分桥体。1939年10月1日,侵华日军将正太铁路由窄轨改建为标准轨的工程正式结束,改建后的正太铁路不再从大石桥下经过,自此该桥失去了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行人和马车均改走桥下[4]:408。解放战争中,大石桥的桥洞一度被国民党军队砌死,用作城防工事和“城防司令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大石桥的钢梁桥洞被拆除挪用。1987年4月1日,大石桥得以重建,中央原有的钢制桥洞部分被石砌结构代替。1993年,大石桥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6]。2016年9月中旬,大石桥再次的以重新整修,至同年年底完工,基本恢复了原有的历史面貌[8]。
结构
大石桥大体呈东西走向,桥身通体用青石砌成,整体为传统的拱券结构,桥身全场150米,宽10米,高7米。大桥刚建成时,在桥身正中央留有一段钢梁桥洞用以通行铁轨,桥洞内安装有钢制立柱。除此之外,桥身另有22座石砌桥洞[c]。1987年重修后的大石桥全场145米,宽10.4米,栏板高1.5米,桥洞共24座[5][6]。
注释
参考
- ↑ 肖风;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龚树河. 河北省志: 建筑业志. 第36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 675-686. ISBN 978-7-202-03554-2 (中文).
- ↑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科学出版社. 2003: 9-15. ISBN 978-7-03-011049-7 (中文).
- ↑ 梁勇,张献中 主编;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 编. 石家庄建筑精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03-01. ISBN 7-5001-0632-7.
- ↑ 4.0 4.1 李惠民. 火车拉来的城市:近代石家庄城市史论丛.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11-01. ISBN 978-7-100-16362-0.
- ↑ 5.0 5.1 李惠民. 石家庄大石桥考释. 文物春秋. 2007, 6: 12–17.
- ↑ 6.0 6.1 6.2 6.3 李惠民. 石家庄大石桥续考.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01, 1: 12–17.
- ↑ 箫玉. 七战大石桥:掏心战解放全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1-12, 1: T09.
- ↑ 石家庄百年大石桥换新颜 看看你家乡的标志性建筑是啥. 河北新闻网. 2016-11-22 (中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