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爨宝子碑
云南省博物馆内的爨宝子碑复制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云南省曲靖市
分类石刻及其他
时代东晋
编号第一批第126项
登录1961年3月4日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园路曲靖一中内。该碑立于公元405年,清朝时出土,一度下落不明后于咸丰年间公之于众,此后成为书法界临摹拓印的对象。因该碑比爨龙颜碑形制较小而被称为“小爨碑”,二碑合称“二爨碑”。1961年,爨宝子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

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于225年8月抵达曲靖之后,曲靖即成为当时南中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此后直至中唐时期,爨氏均为南中一带的实际统治者[1]:77-78。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爨宝子碑在云南曲靖县城南35公里处的扬旗田村出土,此后一度下落不明。咸丰二年(1852年),时任曲靖知府邓尔恒在扬旗田附近的一处豆腐作坊中重新寻获此杯,并将其移至城内武侯祠中。完成搬运后,邓尔恒在碑体左下角处刻下题跋[2]。因此碑体积相比爨龙颜碑较小,故而被称为“小爨碑”。1927年,胡若愚和张汝翼发兵讨伐龙云,爨宝子碑一度被交战部队挪用去修筑工事[1]:78,后被当地一位名叫张士元的文人搬回家中用作床榻,才得以保存下来。1937年,该碑转移至曲靖第一中学专门为其修建的碑亭内,并保存至今[3]。1956年,爨宝子碑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1961年,爨宝子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结构

爨宝子碑全名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通高1.62米,宽0.63米,厚0.21米。全碑共计402字[a],其中原碑文共13行,每行30字,碑额15字;碑尾另有题名13行,每行4字[2],其中出现了多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异体字[5]。根据碑身铭文记载,其树立时间为东晋义熙元年(405年)[b],墓主人名为爨宝子,建宁郡同乐县(今陆良县)人,20岁时世袭职位,因病于建宁郡太守任上去世,享年23岁。但相关信息并未记载于传世史籍中。碑文中还记载了都督、省事、威仪等不见于《晋书·职官志》的建宁太守属官名称[6]

研究

此碑自咸丰二年重新被发现以来,即引起了书法界的重视。大量书法家自发临摹拓印该碑[7],海内外也出现了相关的研究团体。现该碑的书体已被公认为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的一种字体,且截至2018年全国范围内没有类似碑刻出土[2]

注释

  1. 另有说法将碑文最后因损坏而无法辨别的一个字也算在内,即总计403字[3]
  2. 碑中记载时间为大亨四年,但该年号仅使用了一年。该错误疑似为云南与东晋王朝之间交通不便所致[5]

参考

  1. 1.0 1.1 杨朝俊,龚金才 主编 (编). 新编曲靖风物志.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06-01. ISBN 7-222-02772-6. 
  2. 2.0 2.1 2.2 罗旭崐. 论爨宝子碑正书第一的地位和价值. 丝路艺术. 2018-03, 3: 48. 
  3. 3.0 3.1 3.2 任佩. 解读爨宝子碑. 云南档案. 2004, 3: 42–43. 
  4.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编 (编).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 CSBN 7068·26. 
  5. 5.0 5.1 秦建文. 爨宝子碑异体字分析. 中国文字研究. 2009: 127–130. 
  6. 杨玠.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 文物. 1977, 4: 79–80. 
  7. 王学良,倪弘. 历代名家临《爨宝子碑》. 书与画. 2018-02, 2: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