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塔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渤海国 |
编号 | 3-141 |
登录 | 1988年1月13日 |
灵光塔,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一座五层密檐仿楼阁式塔。该塔始建于渤海国时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得名灵光塔。新中国成立后,该塔多次得到维修。1988年,灵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渤海国时期[a],在今白山市境内修建了一座佛塔。但该塔的建造时间已无从查找,原塔名也已遗失[2]:67。明朝时,该塔的塔刹被风吹毁[1]:229。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长白府首任知府张凤台到任,并在长白县西北找到了这座塔。张凤台感慨该塔历时千年而没有被毁,可以与西汉时期今山东地区的灵光殿相比,遂将该塔命名为灵光塔。1936年当地曾修葺该塔,为该塔不上了葫芦形塔刹[2]:67。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新中国曾维修塔基,并在塔基外加装了砖石作为保护。1981年,长白县在该塔四周修建了铁质围栏,同年被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灵光塔地基沉陷,向东南方向倾斜,该情况得到维护人员重视。1984年5月至9月,吉林省文化厅拨款7万元人民币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被破坏到失去保存价值的地宫,并在塔刹顶部重新安装了塔刹,塔身四角安装了风铎,并在塔刹顶部安装了避雷针。但此次维修并未解决倾斜问题,此后塔身倾斜更加严重[1]:229-230。1988年,灵光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93年,吉林省文物保护部门再次拨款10万元人民币,1995年维修任务得以落实,1998年塔基加固得以完成。此后1998年和2000年均曾加固塔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倾斜情况。2004年,长白县人民政府整治了灵光塔周围的环境,至2010年整治工作完成[1]:229-230。
结构
灵光塔位于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西北的山上,为五层密檐仿楼阁式塔。该塔通高13米,平面呈方形,底层边长3.1米。底部为夯土塔基,正中有一座地宫,南北长1.9米,东西宽1.42米,深1.49米,四壁砖砌,残存有少量赭红色壁画痕迹。顶部盖有石板,北侧中央有一座小型砖台。地宫南侧的塔基上有夯土踏步,中间铺砖,下方有砖砌排水暗沟。塔基顶部四面铺砖,东西两面带有莲瓣纹,南北两面则为卷云纹。塔基承托塔身,第一层正南面设塔门,其余各层自下而上逐层收分。第2、3、5层开有方形小龛,第4层正南面和第2层至第5层的东西两侧均有方形直棱窗。塔身内部有塔心室,各层均做出叠涩楼层。顶部为葫芦形塔刹。[4]:104[2]:67-68
注释
参考
- ↑ 1.0 1.1 1.2 1.3 白山市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 编. 白山市文史资料综合集.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7-07-01. ISBN 978-7-206-14055-6.
- ↑ 2.0 2.1 2.2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吉林通鉴 历史卷.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08-01. ISBN 978-7-206-05347-4.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0-12-22 (中文(中国大陆)).
- ↑ 政协浑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浑江文史资料选辑 第6辑. 浑江: 政协浑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