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拉丁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汉字拉丁化运动[1]是中国自由派和共产党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潮,思潮高峰在1900年代-1930年代,促成了拉丁化新文字的改革和1950年代简化字的诞生,一直到1980年代结束。该思潮鼓吹以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全拼音文字,即外蒙古斯拉夫模式),属于汉字文化圈里各国汉字改革尤其各国废除汉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语境,“汉字拉丁化”意为“行文不用汉字,全文用字母写出”,这要区别于两个概念:一,汉语拼音运动,指以拉丁字母作为辅助标音的手段,而不视标音本身是“文字”;二,并不以取代汉字为目的全拼音文字,例如来华传教士翻译的“白话”圣经

废除汉字论有大批有名的知识分子背书,包括共产党人陈独秀指“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魔窟,废之诚不足惜”,[2]蔡元培指“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2]鲁迅指“方块字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的武器”。[2]

参考文献

  1. 李思铭. 未完成的媒介革命:民国时期的汉字拉丁化运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9. 
  2. 2.0 2.1 2.2 张佳. 回望 20 世纪初的汉字拉丁化运动 (PDF). 《新闻世界》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2009: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