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村吉明

这是特色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植村吉明
植村 吉明(うえむら よしあき)
植村吉明
出生(1912-01-28)1912年1月28日
 日本帝国兵库县
逝世1973年5月20日(1973岁-05-20)(61岁)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大学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原子物理学
机构台北帝国大学京都大学
论文17MeV,6.1MeVγ线の二,三物质による吸收系数の测定(1949)
博士导师荒胜文策

植村吉明(日语:植村 吉明うえむら よしあき Uemura Yoshiaki ,1912年1月28日—1973年5月20日),日本兵库县人,为原子物理学家。他在日占台湾接受中学教育,并在战后成为京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博士。植村吉明曾任职于台北帝国大学以及京都大学,并曾在台湾参与台北帝国大学物理学讲座荒胜文策教授团队于1934年完成的东亚首次原子核击破实验。植村吉明也曾参与重建战后被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下令拆除的京都大学加速器,并对真空技术方面抱持着高度的兴趣。1973年5月,植村吉明晋升正教授,但也在同月20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寿61岁。逝世后,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特别出版《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报告》植村吉明特别纪念刊号,以纪念他的贡献。

生平

早年

建成于1931年5月3日的台北帝国大学理化学教室校舍,即台大二号馆,物理学讲座即设于其中。现内有台大物理文物厅,即为当年荒胜文策等人建造加速器处。
目前展示于台大物理文物厅的考克饶夫-瓦耳顿型直线粒子加速器

植村吉明在1912年1月28日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一个小村庄中[1]。随后,他与家人一同迁居到当时属于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并在该处接受教育。1929年,他从台北的一间技职型高中毕业,并在同年至台北帝国大学任职,加入了物理学讲座教授荒胜文策的实验团队,成为其雇员,从此开启了他的核物理研究生涯[1][2]

1932年4月《自然》杂志里有一篇论文专门描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西实验室怎样用考克饶夫-瓦尔顿加速器制造快速质子来促成锂蜕变[3],该年也因此被称作核物理的“奇迹年”[1]。听闻此消息之后,荒胜团队立即投入物理学讲座全部资源,建造直线粒子加速器以追试此实验[4]:101[5]:574。当时日本本土另有两个实验室作同样的原子核实验:一个是东京理化的仁科芳雄研究团队,另一个是大阪大学菊池正士研究团队[6]。至于台湾的研究团队则是资源最少,设备最差,而且人是最少的[4]:106

1934年7月25日晚间[5]:578,荒胜团队成功完成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7]。此为亚洲第一次,世界第二次成功实验[a][8]:21。为了纪念实验的成功,众人推举木村毅一之提案,决定在加速器下的水泥小屋的木制门上,由木村毅一用白色油漆留下此实验成功的日期[5]:578。当时日本的物理学界为此实验之成功感到震惊[4]:106。1935年,仁科芳雄赴台听取荒胜文策对该次实验结果的报告之后,便邀请荒胜团队成员回到京都帝国大学[b][4]:107。于是隔年植村吉明便随荒胜文策与木村毅一二人一同转任京都帝国大学[9]。他们也将加速器之主设备携回日本内地,但留下了相关的次要设备,成为台大日后重建该加速器的重要基础[4]:121。至于台北帝大物理学讲座由专长于宇宙射线物理的河田末吉接手[4]:119[10]

京都大学时期

正在被拆除中的京都大学荒胜研究室加速器
1959年12月,正在实验室改造回旋加速器零件的植村吉明

1936年,植村吉明回到了京都帝国大学,并且在1939年10月成为研究助理,加入京都帝大化学研究所的荒胜实验室[1][4]:107。他们也在京大建造了考克饶夫-瓦耳顿型加速器,该加速器可将粒子加速至约50万电子伏特的能量[5]:575。除了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植村吉明也曾在荒胜文策的领导之下,协同木村毅一利用宇宙射线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并将其实验结果发表至1937年8月的《自然》杂志上[11]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京都帝国大学改名为京都大学。之后,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于该年9月28日下令禁止日本进行有关原子物理航空学的研究[4]:111,拆除荒胜研究室的回旋加速器并将之倾倒入琵琶湖[12]。由于这造成许多研究资料的丧失,且该设施纯为学术性用途,该次拆除行动被多位学者质疑有无其必要性,并引来了国际间的一阵挞伐[4]:116。1948年4月,植村吉明成为京大的讲师,随后并于1952年8月升任为助理教授[1]。1949年,植村吉明在荒胜文策的指导之下,进行关于17MeV与6.1MeV光子在不同物质下吸收系数的研究并发表论文,并于1951年7月以该篇论文得到了京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4]:96[13]

原子物理学相关研究之外,植村吉明在这段期间也曾进行应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49年7月,植村吉明与柳父琢治为了改进铅笔,曾经对铅笔芯与纸张之间的摩擦系数做研究,比较各种结构的铅笔芯在这方面之差异[14]。同年12月,他们二位更与吉田俊夫一同对黏土的性质做研究,比较其吸水性与可塑性[15]。到了1951年,他们三人更对黏土和硅石介电特性差异做分析比较[16]。另外,植村吉明也曾和木村毅一与山下佐明一起在1949年发表论文,介绍荒胜研究室的齿轮零件自动选择装置[17]

1951年,美国解禁日本核物理实验,木村毅一随后重建被拆除的核子物理研究室[5]:575[18],植村吉明也从隔年开始参与重建工程[1]。1956年京大加速器重建完成,植村吉明也在这段期间关注核物理技术的发展,尤其对真空技术方面抱持着高度的兴趣[1]。直到1970年,京大加速器被拆除重组,植村吉明再度负责京大加速器的改良,并于1973年5月晋升正教授。然而同月20日植村吉明也因病逝世,享寿61岁[1]

身后

1974年1月,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特别以其刊物《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报告》出版植村吉明特别纪念刊号,以纪念植村吉明的贡献[1]。在文中,水渡英二说“植村吉明教授是个具有意志力且具备温暖人格的人。他被所有认识他的人所喜爱,他富有责任感而且被他的老少朋友所信任”,并认为他的一生是“自我牺牲的人生”[1]

到了2004年,台大物理系决定重组加速器,并在次年由许云基等人一同重建原子核实验室成为台大物理文物厅,于该年11月21日正式开幕[19][20][21]:151[22]。植村吉明的女婿森田恒雄以及孙女森田真理子等人也代表荒胜团队的后代参与了物理文物厅开幕典礼[22]。森田真理子当天更特别穿着和服,并参与由许云基主持的感恩祭典,一同上香祈福[22]

学术著作

  • 《小型易操作高速离子产生器的制作》,1935年[23]
  • 《特定轻元素被氢离子与氘离子撞击的人工核迁变实验研究(锂-6与硼-11之两种不同衰变路径相对出现概率)》,1936年[24]
  • 《由宇宙射线引发的铅中子释出》,1937年[11]
  • 《具有线性放大器的计数器》,1940年[25]
  • 《制作光弹性试验片凝胶》,1949年[26]
  • 《论铅笔芯的摩擦系数与其易写程度之关系》,1949年[14]
  • 《17MeV,6.1MeV的γ射线之多种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1949年[13]
  • 《论17,6MeV的γ射线与Cu⁶³(γ・n)Cu⁶²之反应》,1949年[27]
  • 《黏土的研究(第2报)》,1949年[15]
  • 《齿轮零件的自动选择装置》,1949年[17]
  • 《从介电特性看黏土和硅石的差异》,1951年[16]
  • 《真空技术VI》,1958年[28]

参见

注释

  1. 该事件本末请详见条目荒胜文策
  2. 当时台北帝大物理学讲座成员多半是京都帝大校友[4]

参考资料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水渡英二. The Late Professor Yoshiaki UEMURA, Cover & Contents; 故 植村吉明教授略歴.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报告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74-07-25, 52 (1) [2016-03-03] (英语). 
  2.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3. Beam time — the Cockcroft-Walton accelerator. lookingback. nature. [2015-01-22] (英语).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张幸真. 台灣知識社群的轉變-以台北帝國大学物理講座到台灣大学物理系為例: 20. 2003-07-31 [2012-06-11]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5. 5.0 5.1 5.2 5.3 5.4 郑伯昆. 台大核子物理實驗室 (四) 有關的日本科学家. 物理双月刊 (台北市: 中华民国物理学会). 2008年10月, 3 (5): 574~580 [2014-11-0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6. 日本の原子力研究開発の課題 (PDF). 井上 信. [2015-01-26] (日语). 
  7. 二次大戰對科学地位的影響 (PDF). [2014-12-03]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8. 臺灣物理史數位典藏計畫 (PDF).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07-03-29 [2015-01-2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9. 刘广定. 史實再探──六十年前臺灣大学完成的我國第一個核分裂實驗 (PDF). 科学史通讯. 2009年3月, 32 [2014-11-02]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0. 刘广定. 初探民國 34~37 年的中国核子科学. 中华科技史学会会刊. 2006年12月, (10): 7–10 [2015-01-26]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1. 11.0 11.1 B. ARAKATSU; K. KIMURA; Y. UEMURA. Expulsion of Neutrons from Lead by Cosmic Rays (PDF). Nature (Macmillan Publishers). 1937-08-14, 140 (3537): 277–278 [2015-03-05] (英语). 
  12. 湯川秀樹の遺伝子(1)(2). 日经ネット关西. 2008年1月 (日语). 
  13. 13.0 13.1 植村吉明; 清水荣; 安见真次郞; 佐治淑夫. 17MeV,6.1MeVγ線の二,三物質による吸収係数の測定 (PDF).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12-20, 19: 21–22 [2016-03-05] (日语). 
  14. 14.0 14.1 植村吉明; 柳父琢治. 鉛筆芯の摩擦係數より見たる書き味に就て (PDF).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07-05, 18: 84–85 [2016-03-05] (日语). 
  15. 15.0 15.1 柳父琢治; 吉田俊夫; 植村吉明. 粘土の硏究(第2報) (PDF).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12-20, 19: 29–30 [2016-03-05] (日语). 
  16. 16.0 16.1 植村吉明; 柳父琢治; 吉田俊夫. 誘電的性質よりみた粘土および珪石の差異について. 地质文献データベース (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地质调查总合センター). 1951, (11): 98 [2016-03-05] (日语). 
  17. 17.0 17.1 木村毅一; 植村吉明; 山下佐明. ローラーチェイン部品の自動撰別裝置 (PDF).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12-20, 19: 32 [2016-03-05] (日语). 
  18. 故 木村毅一先生追悼记念特集号 (PDF). 原子炉实验所だより. [2014-11-28] (日语). 
  19. 臺大物理文物廳 原子核物理 人物历史. 台大物理文物厅. [2015-08-24]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20. 原子核物理實驗室. 台大物理文物厅. [2014-12-02]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21. 刘子铭; 杨松翰; 蔡明达; 刘建甫. Hi! NTU 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 台北市: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0年4月. ISBN 978-986-02-2869-4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22. 22.0 22.1 22.2 臺灣科学史新典範的開端~原子核物理历史的傳承-臺大物理文物廳開幕典禮11月21日隆重揭幕. 台湾大学. [2016-03-07]. 
  23. 荒胜文策; 木村毅一; 植村吉明. 高速度イオン發生に用ふる小型にして操作容易なる高壓電源の作製. 应用物理 (The Japan Society of Applied Physics). 1935, 4 (6) [2016-03-05] (日语). 
  24. B. ARAKATSU, K. KIMURA;Y. UEMURA.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Artificial Transmutation of Certain Light Elements Bombarded by Ions of Hydrogen and Heavy Hydrogen. Ⅰ.(The Relativ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 Alternative Types of Disintegration of 3Li6 and of 5B11). 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纪要 MEMOIRS OF THE FACULTY OF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1936-07-30, 18 (03(物理学第8号)): 23 [2014-11-07] (英语). 需要付费订阅
  25. 木村毅一; 植村吉明. A Counting Instrument with Linear Amplifier. Kyoto Imp. Univ. Coll. Sci. Mem. sec. A. 2016-03-08, 23 (1): 1–6 (英语). 
  26. 植村吉明. ゼラチンゼリーの光彈性試驗片制作について.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03-05, 17: 100–119 [2016-03-05] (日语). 
  27. 清水荣; 植村吉明; 石割隆太郞; 佐治淑夫; 武藤二郞. 17,6Mev γ線によるCu⁶³(γ・n)Cu⁶²反應に就て (PDF). 京都大学化研讲演集 (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 1949-12-20, 19: 23–24 [2016-03-05] (日语). 
  28. 植村吉明; 藤永敦; 后藤正之; 道岛正美. 真空技術VI. Journal of th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of Japan (日本质量分析学会). 1958, (11): 100–119 [2016-03-05] (日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