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理苗文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柏格理苗文
Pollard Miao
类型元音附标文字
语言苗语滇东北次方言
创造者柏格理
使用时期1905年至今
ISO 15924Plrd、282
书写方向从左到右
Unicode范围U+16F00–U+16F9F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国际音标
使用柏格理苗文书写的经文(摄于云南民族博物馆)

柏格理苗文,又称为滇东北老苗文石门坎苗文框式苗文,是由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发明的拼音文字,以记录苗语滇东北次方言

历史

1905年,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柏格理在苗族教徒杨雅各、汉族教徒李司提反等协助下,在贵州威宁石门坎地区创制了柏格理苗文。这套文字创制以后主要用于苗族基督教活动,曾出版过根据这一文字翻译的圣经赞美诗等。使用地主要包括贵州的威宁赫章水城紫云,云南的彝良大关永善寻甸楚雄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对滇东北老苗文进行拉丁化改革,称为滇东北苗文(新苗文)。1982年,云南省还曾在柏格理苗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与规范,在楚雄昆明玉溪曲靖等地方推广。[1]据1980年代的估计,在使用苗语滇东北次方言的约25万苗人中约有5万人能够熟悉掌握这套文字。[2]2010年成立了石门坎苗文教育普及促进会。[3]

此外,传教士张尔昌(Gladstone Porteous)创制的柏格理彝文(黑彝文)、传教士王怀仁(George E. Metcalf)创制的格柏理傈僳文(框格式傈僳文)也都是参考了柏格理苗文制定的。[2]

字母

柏格理苗文由表示声母的大字母与表示韵母的小字母组成,字母原型取自于克里字母(Cree)、拉丁字母及英语速写符号等。这种文字属于元音附标文字,通过小字母在大字母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声调与清浊[4]

Unicode

苹果电脑公司的约翰·詹金斯(John Jenkins)于1997年提议Unicode收录柏格理苗文。2012年1月,Unicode 6.1中正式加入了柏格理苗文,位于U+16F00–U+16F9F。

苗文
Unicode.org chart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16F0x 𖼀 𖼁 𖼂 𖼃 𖼄 𖼅 𖼆 𖼇 𖼈 𖼉 𖼊 𖼋 𖼌 𖼍 𖼎 𖼏
U+16F1x 𖼐 𖼑 𖼒 𖼓 𖼔 𖼕 𖼖 𖼗 𖼘 𖼙 𖼚 𖼛 𖼜 𖼝 𖼞 𖼟
U+16F2x 𖼠 𖼡 𖼢 𖼣 𖼤 𖼥 𖼦 𖼧 𖼨 𖼩 𖼪 𖼫 𖼬 𖼭 𖼮 𖼯
U+16F3x 𖼰 𖼱 𖼲 𖼳 𖼴 𖼵 𖼶 𖼷 𖼸 𖼹 𖼺 𖼻 𖼼 𖼽 𖼾 𖼿
U+16F4x 𖽀 𖽁 𖽂 𖽃 𖽄
U+16F5x 𖽐 𖽑 𖽒 𖽓 𖽔 𖽕 𖽖 𖽗 𖽘 𖽙 𖽚 𖽛 𖽜 𖽝 𖽞 𖽟
U+16F6x 𖽠 𖽡 𖽢 𖽣 𖽤 𖽥 𖽦 𖽧 𖽨 𖽩 𖽪 𖽫 𖽬 𖽭 𖽮 𖽯
U+16F7x 𖽰 𖽱 𖽲 𖽳 𖽴 𖽵 𖽶 𖽷 𖽸 𖽹 𖽺 𖽻 𖽼 𖽽 𖽾
U+16F8x 𖾏
U+16F9x 𖾐 𖾑 𖾒 𖾓 𖾔 𖾕 𖾖 𖾗 𖾘 𖾙 𖾚 𖾛 𖾜 𖾝 𖾞 𖾟

参考文献

  1. 罗兴贵. 谈谈滇东北方言苗文的统一. 贵州民族研究. 2000, (3). 
  2. 2.0 2.1 邓章应. 传教士所创民族民字概说.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2 (3). 
  3. [1][永久失效链接] 石门坎苗文教育普及促进会第一次会议记录
  4. 高文德.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5.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