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曾巩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晚笑堂竹庄画传》曾巩像
子固
南丰先生
族裔汉族
其他名号文定
出生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日(1019年9月30日)
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乡
逝世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1083年4月30日)(63岁)
著作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出身于儒学世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赴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年),担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年)后,任齐州、襄州、洪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年),曾巩卒于江宁府,追谥为“文定”。

生平

早年生涯

天禧三年(1019年),八月二十五生于江西南丰一个官宦人家,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篇,为当时所推祟。天圣十年(1032年)到景祐元年(1034年),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县令(如皋文庙“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学风淳正,他将14岁的曾巩带来如皋,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5]

景祐四年(1037年),曾巩十八岁随父曾易占迁移至玉山县(在江西境内),周游当地,写成了《游信州玉山小岩记》,内容主要是记述玉山县的地貌,包括溶洞岩石等等。二十岁时,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得其赏识,成为欧阳修的学生,并称“欧曾”。自此名扬天下,而且曾巩同当时的重臣范仲淹等人皆有书信的来往。他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6]

庆历二年(1042年),曾巩时年廿五岁,首次参加科考但未能中榜,此事出乎欧阳修的意外,不过,就当时的风气而言,曾巩未中进士,倒也在情理之中。当时流行的是带有四六文风的文字,而曾巩擅长古文化的策论。由于家贫,曾落榜后,无法在京城逗留。临行前,欧阳修写了篇《送曾巩秀才序》,鼓励并称赞他,为他送行[7]。庆历七年(1047年),曾巩父亲去世,曾巩辍学回乡,侍奉继母。

进入官场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嘉祐四年(1059年),曾巩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嘉佑五年(1060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1072年)后,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襄州(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洪州(今江西南昌)、福州(今属福建)、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今属安徽)等知州。元丰三年(1080年),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同年九月,曾巩的母亲朱太夫人病逝,享年九十二岁。曾巩及弟曾布、曾肇俱丁母忧[8]

元丰四年(1081年),曾巩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他参与整理并校勘梁书》、《陈书》、《南齐书》、《列女传》、《战国策》、《说苑》等书,写有“叙录”。著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代表作为《墨池记》。其文风细,笔墨犀利。

晚年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他上书《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免职。曾巩兄弟三人扶着母亲灵柩经过金陵时,好友王安石前来祭奠[8]。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十一日,曾巩卒于江宁府,之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9]。理宗时追谥“文定”。

济南大明湖公园南丰祠供奉的曾巩塑像

文风

曾巩的文体风格为“古雅平正”,擅长引经据典;结构则平易理醇,章法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约束法度、严密、规矩。正因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学习,他成为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学习的首要对象。[10]

彭渊材说道:“恨曾子固不能作诗”[11]。自此说一起,曾巩“不能诗”即盛传于世,他自己的学生秦观也认为他不会作诗[12],另一个学生陈师道也说他“短于韵语”[13]。这场笔墨官司一直延续至清朝[14]。元初刘埙亦为曾巩的诗辩护说:“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兴寡,先生之诗亦然。故惟当以赋体观之,即无憾矣”[注 1]

抄手砚,宋,1970年南丰县莱溪公社曾巩墓出土

家庭

十世祖:曾丞,为曾参第33代嫡传后裔。参见曾子家族东宗世系

高祖:

  • 曾延铎,唐朝检校右散骑常侍[15]

曾祖:

  • 曾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

祖父:

  • 曾致尧,字正臣,官至尚书户部郎中。

父亲:

兄弟姊妹:

  • 曾晔,字茂叔,异母兄。母周氏。
  • 曾宰,母弟。
  • 曾肇,字子开,异母弟。母朱氏。
  • 曾布,字子宣,异母弟。母朱氏。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与曾巩同科中进士。

尚有母妹一人,及异母妹八人。

妻子:

子女:

评论

  • 王安石:“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10]
  • 苏轼:“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10]
  • 秦观说:“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 陈师道说:“苏明允不能欧阳永叔不能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烦于散语苏子瞻词如秦少游诗如词。”
  • 朱熹说,“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10]
  • 元朝方回说:“子固诗一扫崑体,所谓饾饤刻画咸无之,平实清健,自为一家。”[21]
  • 明史·王慎中传》:“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10]
  • 钱锺书说:“一场笔墨官司直打到清朝,看来判他(曾巩)胜诉的批评家居多数”,就唐宋八大家而言,“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22]

参见

注释

  1. 关于曾巩会不会做诗的争论,钱锺书在《宋诗选注》第63页注解里提出十一种讨论此一问题的书目:孙觌《鸿庆居士集》卷十二《与曾端伯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五、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刘埙《隐居通议》卷七、杨慎《升庵外集》卷七十八、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五、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四、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卷一、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四、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姚莹《后湘诗集》卷九《论诗绝句》、杨希闵《乡诗摭谭》卷三。另有学者又补充陆九渊《象山集》卷十七《与沈宰》、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作诗当以学》、赵与时《宾退录》卷六、李东阳《怀麓堂集》卷四十一《书愧斋唱和诗序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五《曾子固诗》、郑方坤《全闽诗话》卷七《王慎中》、谢旻《江西通志》卷一四三载何乔新《书元丰类稿后》、陈思《海棠谱》卷上。详见王兆鹏:〈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一文。

参考文献

引用

  1.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
  2.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
  3. 《曾氏女墓志铭》
  4. 《仙源县君曾氏墓志铭》
  5. 千秋醇儒曾巩. 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10. ISBN 978-7-307-16293-8 (中文). 
  6.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 苏洵・曾巩.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 2955 (中文). 
  7. “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虽有魁垒拔出之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有司所操果良法邪……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送曾巩秀才序》
  8. 8.0 8.1 千秋醇儒曾巩. 唐宋八大家故事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64. ISBN 978-7-307-16293-8 (中文). 
  9. 文学家传. 文白对照二十五史分类传记. 海南出版社. 1994: 303. ISBN 978-7-80590-745-1 (中文). 
  10. 10.0 10.1 10.2 10.3 10.4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满于宋朝现状 不忧国忧民. 凤凰网. [2012年9月6日]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11.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
  12. 《东坡题跋·卷三·记少游论诗文》:“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13. 陈师道:《后山诗话》
  14. 王士祯《池北偶谈》辩驳说:“刘渊才恨曾子固不能诗,今人以为口实。今观《类稿》中诸篇,亦荆公之亚,但天分微不及耳。若皇甫持正、苏明允、陈同父,乃真不能诗也。”
  15. 南丰七大古村落气质榜. jx.ifeng.com. [2021-05-07]. 
  16.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
  17.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
  18. 《曾氏女墓志铭》
  19. 《仙源县君曾氏墓志铭》
  20. 《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
  21. 《瀛奎律髓》
  22. 《宋诗选注》

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