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列表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明制,亲王之嫡长子封世子,长孙封世孙,其余各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其余各子封镇国将军。以下依次封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明神宗时,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将军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被取消。

以下按照帝系及藩王世袭列举明朝诸王,也可以见各藩王世系表链接。

明太祖所定各王世系命名

明太祖二十六子,九子赵王朱杞早夭,二十六子朱楠幼殇未封。为其余二十四子及靖江王各拟二十字。宗室命名以上一字为据,而下一字起五行偏旁,以五行相生之火、土、金、水、木为序(明太祖各子已取木字旁名)。因靖江王为明太祖朱元璋从孙辈,故同其孙辈取火字旁名,初名为朱炜;后朱元璋因其非为己胤,改其名为守谦,并令靖江王府后代命名不拘五行之例[1][2][注 1][注 2]

  1. 东宫:允文遵祖训,欽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 秦府:尚志公誠秉,惟怀敬誼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3. 晉府: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 燕府: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5. 周府: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紹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6. 楚府:孟季均榮显,英华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7. 齐府: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淵雅,寅思复会通。
  8. 潭府: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注 3][注 4]
  9. 鲁府:肇泰阳当健,观頤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10. 蜀府:悅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11. 湘府:久镇开方嶽,揚威謹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12. 代府:逊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传貽连秀鬱,炳耀壮洪基。
  13. 肃府:贍祿贡真弼,縉绅识烈忠。曦暉躋当运,凯諫处恒隆。
  14. 遼府:贵豪恩寵致,憲术儼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輿。
  15. 庆府: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騭眷发需毘。
  16. 宁府:盘奠覲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闊,作哲向亲衷[注 5][3]
  17. 岷府: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訪,宽鎔喜賁从。
  18. 谷府:赋质僖雄敞,叢兴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扩霽昱祯祥。
  19. 韩府:沖范征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价蕃维。
  20. 瀋府:佶幼詮勳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
  21. 安府:斐序斌廷赏,凝覃濬祉襄。恢严顓辑矩,縝密廓程纲。
  22. 唐府:瓊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齡蒙頌体,嘉曆协铭图。
  23. 郢府:伟闻参望奭,箴誨洎臯夔。麒麟餘积兆,奎穎曄璿璣。
  24. 伊府:顒勉諟訏典,襃珂采凤琛。应疇頒胄选,昆玉冠泉金。
  25. 靖江府: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注 6]

《大明会典》另载六十字无国号[4]

  1. 毖初斯建节,勗好必贞銓。执準符釣正,询旼汝励虔。
  2. 荐諝演还暢,先施遂省稽。諏懽爰造就,适艺冀塤箎。
  3. 慧坚忻愿确,鉴洁綽侁孜。习献增盈謐,临饒軼績撝。

明朝藩王分封情况

终明世,共有八十六亲王。其中明太祖封二十四王(一王后为帝系,七王被废或自尽、两王绝嗣),明兴宗封四王(一王为追封,三王被废),明惠宗封一王(南明追封),明成祖封二王(废一王),明仁宗封九王(追封一王,绝嗣四王),明宣宗封一王(后即位为明代宗),明英宗封七王(废一王、绝嗣三王),明宪宗封九王(绝嗣六王),明孝宗封一王(追封),明睿宗封一王(追封),明世宗封六王(一王即位为明穆宗,追封四王),明穆宗封二王(追封一王),明神宗封七王(追封三王),明光宗封六王(一王即位为明思宗,追封五王),明思宗封六王(追封四王)。[5][6][7]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四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指始封王而言,不包括世孙、世曾孙继位、或旁支入继后追赠父祖的亲王)。实封亲王中,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晋王、周王、代王、岷王重新复封,齐王、谷王复而再废。岷、荆、唐府有亲王因事被废,由世子或旁支继位,因未除封而未计入),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至崇祯朝明亡,共计有亲王三十三位。南明三帝及监国鲁王实封三王、追封七王、赠封(郡王死后加封亲王)一王。

明朝各王府先后封624位郡王[注 7],其中秦府封15郡王(南明另封1郡王),晋府封28郡王,燕府封1郡王(后升为亲王),周府封75郡王,楚府封20郡王(南明封1王),齐府封3郡王(后均废为庶人),鲁府封23郡王,蜀府封21郡王,代府封29郡王,肃府封10郡王,辽府封24郡王,庆府封20郡王,宁府封11郡王,岷府封27郡王,谷府封1郡王(后废为庶人),韩府封36郡王,沈府封28郡王,唐府封19郡王,伊府封8郡王,汉府封8郡王(后均废为庶人),赵府封17郡王,郑府封15郡王,襄府封13郡王,荆府封14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德府封19郡王,崇府封7郡王,吉府封7郡王,徽府封24郡王,益府封40郡王,衡府封14郡王,荣府封8郡王,潞府封1郡王,福府封2郡王,桂府封2郡王。潭、湘、安、郢、梁、秀、兴、岐、雍、寿、汝、泾、景、瑞、惠等府仅传一世,未分封郡王[7]

南明隆武帝永历帝又分封非皇族者为郡王、亲王,见另表

按帝系分类

明太祖追封父祖诸王

朱仲八[8]

明德祖

明懿祖

明熙祖

详见熙祖系

明仁祖

详见仁祖系

明朝实封及追封诸王

明太祖

详见太祖系

明兴宗

详见兴宗系

明惠宗

详见惠宗系

明成祖

详见成祖系

明仁宗

详见仁宗系

明宣宗

详见宣宗系

明英宗

详见英宗系

明代宗

详见代宗系

明宪宗

详见宪宗系

明孝宗

详见孝宗系

明武宗

详见武宗系

明睿宗

详见睿宗系

明世宗

详见世宗系

明穆宗

详见穆宗系

明神宗

详见神宗系

明光宗

详见光宗系

明熹宗

详见熹宗系

明思宗

详见思宗系


明安宗

详见安宗系

明绍宗

详见绍宗系

明昭宗

详见昭宗系

监国鲁王

异姓诸王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明朝灭亡,及南明弘光隆武两朝。但是至永历朝时,在孙可望的逼迫下,永历帝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先后封其为平辽王(不受)、冀王(不受)和秦王。此后又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进封晋王),刘文秀为南康王(进封蜀王),白文选为巩昌王,冯双礼为庆阳王,马进忠为汉阳王,郑成功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未受)等。

明朝追赠诸王

南明分封追赠诸王

明朝非皇族封王者详见非皇族系

按藩王世系分类

本表仅列出有袭封世系的诸王。始封一代即绝嗣除封的诸王,以及幼殇追封的诸王,均见上表,此处不载。

秦王

详见秦王系

晋王

详见晋王系

周王

详见周王系

楚王

详见楚王系

齐王

详见齐王系

鲁王

详见鲁王系

蜀王

详见蜀王系

代王

详见代王系

肃王

详见肃王系

辽王

详见辽王系

庆王

详见庆王系

宁王

详见宁王系

岷王

详见岷王系

谷王

详见谷王系

韩王

详见韩王系

沈王

详见沈王系

唐王

详见唐王系

伊王

详见伊王系

靖江王

详见靖江系

汉王

详见汉王系

赵王

详见赵王系

郑王

详见郑王系

襄王

详见襄王系

荆王

详见荆王系

淮王

详见淮王系

德王

详见德王系

崇王

详见崇王系

吉王

详见吉王系

徽王

详见徽王系

益王

详见益王系

衡王

详见衡王系

荣王

详见荣王系

潞王

详见潞王系

福王

详见福王系

桂王

详见桂王系

藩王及宗室继承顺序

  • 皇帝嫡长子封太子,袭位;其余诸子封亲王。女封公主,夫为驸马都尉,位在伯爵之上[12]
  • 太子嫡长子封太孙,其余诸子封郡王,即位后升亲王。女封郡主,即位后升公主。
  • 亲王嫡长子封世子,嫡长孙封世孙,袭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女封郡主,夫为仪宾,视从一品。
  • 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嫡长孙封长孙,袭位;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视从一品。女封县主,夫为仪宾,视从二品。
  • 镇国将军诸子封辅国将军,视从二品。女封郡君,夫为仪宾,视从三品。
  • 辅国将军诸子封奉国将军,视从三品。女封县君,夫为仪宾,视从四品。
  • 奉国将军诸子封镇国中尉,视从四品。女封乡君,夫为仪宾,视从六品。
  • 镇国中尉诸子封辅国中尉,视从五品。
  • 辅国中尉诸子封奉国中尉,视从六品。
  • 奉国中尉诸子世袭。
  • 宗室有罪削爵者称庶人。

亲王及宗室俸禄

洪武三年封秦、晋、燕、周、楚、齐、潭、鲁、蜀、靖江十王。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禄[13]

  • 亲王岁支米五万石[注 58],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 靖江王岁支米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
  • 公主未受封,每岁支纻丝纱罗各一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已封,赐庄田一所,计岁收米一千五百石,钞二千贯。
  • 亲王子男未受封,岁支纻丝纱罗绢冬夏布同绵同公主未封例,女未封者减半。
  • 亲王子男已封郡王者,岁支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一十匹,纻丝五十匹,罗二十五匹,绢及冬夏布各一百匹,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匹草料月支十匹。女已受封及已嫁者,岁支米一千石,钞一千四百贯,缎绢由所在亲王国带造。
  • 皇太子次子既封郡王后,候出阁,岁支与郡王同,女及嫁者与郡(亲)王已封女同。
  • 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半始封郡王。
  • 郡王女已封县主及已嫁者,米五百石,钞五百贯,余物半亲王女已受封者。
  • 郡王诸子年十五,各赐田六十顷,除租税为永业,其所生子世守之。后乃令止给禄米。

洪武二十八年,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乃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14]

  • 亲王岁禄万石
  • 郡王岁禄二千石
  • 镇国将军岁禄千石
  • 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 奉国将军岁禄六百石
  • 镇国中尉岁禄四百石
  • 辅国中尉岁禄三百石
  • 奉国中尉岁禄二百石
  • 公主及驸马都尉二千石
  • 郡主及仪宾八百石
  • 县主及仪宾六百石
  • 郡君及仪宾四百石
  • 县君及仪宾三百石
  • 乡君及仪宾二百石

洪武二十八年又令晋、燕、楚、蜀、湘府禄米如数拨给;代、肃、庆、辽各府远在边陲,民少赋薄,岁给五百石;齐府一千石;秦府嗣王年幼,岁用粮米按数拨给[15]

洪武六年定,亲王禄米每年十月拨给,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按月支给。成化二年定,郡王禄米俱于亲王府仓上纳。听令按季支用。镇国将军以下禄米于有司官仓收贮,二次支给。宗室禄米,将军以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仪宾以出阁成婚日为始,于附近州县秋粮内拨给。郡王将军以下出阁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阁日为始。嘉靖四十四年定《宗藩条例》,规定郡王、将军禄米七分折钞,中尉禄米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诸王亦请辞岁禄,少者五百石,多者二千石。嘉靖年间宗室庶人月给米六石,万历年间减至二石或一石[16]

万历年间各王府岁禄如下[17]

  • 秦府:秦王永乐初禄米五千石,洪熙年间加五千石,计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支给。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晋府:晋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周府:周王永乐初禄米一万石,永乐年间加五千石,洪熙年间加五千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二万石,袭封岁支本色禄米一万二千石。弘治十六年改一万石,隆庆二年辞一千石。
  • 楚府:楚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三年辞一千石。
  • 鲁府:鲁王永乐初禄米三千石,洪熙年间加二千石,后又加五千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二千石。
  • 蜀府:蜀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代府:代王永乐初禄米五百石,洪熙年间加一千五百石,计岁支禄米六千石,米钞中半支给。
  • 肃府:肃王永乐初禄米五百石,洪熙年间加五百石,计岁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隆庆四年因本府辅国将军承袭王爵,仍支辅国将军禄米八百石。另赐草场。
  • 辽府:辽王(已废)永乐初禄米一千石,洪熙年间加一千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
  • 庆府:庆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五百石(正德年间革岁禄三分之一)。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宁府:宁王(已废)永乐初禄米一千石,洪熙年间加九千石,计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支给。
  • 岷府: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五百石。
  • 韩府:韩王岁支禄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
  • 沈府:沈王永乐初禄米三千石,洪熙年间加七千石,计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
  • 唐府:唐王永乐初禄米三百石,洪熙年间加一千七百石,后又加四千五百石,计岁支本色禄米六千五百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五百石。
  • 伊府:伊王(已废)永乐初禄米三百石,洪熙年间加一千七百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
  • 靖江府:靖江王永乐初禄米三百石,洪熙年间加七百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一千石。。
  • 汉府:汉王(已废)岁支禄米一万石,洪熙年间加两万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三万石。
  • 赵府:赵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洪熙年间加两万石,计岁支本色禄米三万石。宣德年间辞禄,降为一万石,米钞中半支给。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郑府:郑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元年加四百石。
  • 襄府:襄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荆府:荆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淮府:淮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卫府:卫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德府: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秀府:秀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崇府:崇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五百石。
  • 吉府:吉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徽府:徽王(已废)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兴府:兴王(后为帝系)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岐府:岐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益府:益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二千石。
  • 衡府:衡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二千石。
  • 雍府:雍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寿府:寿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汝府:汝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泾府:泾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 荣府:荣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辞一千石。
  • 景府:景王(国绝)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秦府郡王初封者岁禄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袭封者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晋、周、楚、鲁、蜀、代、辽、沈、唐、伊、赵、郑、襄、荆、德、崇、徽等十七府郡王初封者岁禄二千石。袭封者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肃、庆、宁、韩、淮五府郡王初封岁禄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吉、益、衡、荣四府郡王岁支禄米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钞。岷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五百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参见

注释

  1. 《大政记》: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上定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其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所议,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
  2. 《大明会典》:洪武二十八年,令靖江王庶子称王子,发放言语称裔旨,一应官员人等参见并时节庆贺,常服行四拜礼,常见行一拜礼,不叩头。令晋、燕、楚、蜀、湘府给禄米如数,代、肃、庆、辽各府远在边,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一千石。嗣秦王幼,其应用米石有司月进。凡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
  3. 万历《大明会典》卷一·宗人府:“旧有潭王位下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二十字,以国除,祖训不载。”
  4. 在潭王世系命名中,头两字“福昌”与谷府世系第九、十字相重复;第四字“保”、第十六字“尊”和第二十字“贵”分别与辽府世系第十四字、第九字和第一字相重复;第五字“定”和第十四字“从”与岷府世系第六字、第二十字相重复;第六字“嘉”和第十一字“启”与唐府第十六字、十一字相同;第七字“应”与伊府第十一字相同;第九字“兴”与谷府第七字相同;第十字“隆”和第十二字“处”与肃府第二十字、十八相同;第十七字“闻”与郢府第二字相同;第二十字“中”与宁府第十字相同。。按潭王自焚于洪武二十二年,而肃、辽二王虽受封于洪武十一年,但其时尚年幼;在洪武二十四年封宁、岷、谷、唐、郢、伊六王时,并将肃王、辽王改封(原来分别为汉王、卫王),因此这八位亲王的世系用字可能定于此时,并取用了被除封的原潭王世系用字。
  5. 据宁府后裔朱兆藩(派名哲培)所修订之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载,宁府拟定的新派名为“行端由志正,承启守家传。敦睦和熙兆,咸宜振缉延。”
  6. 据桂林嘉庆十一年《修建朱家祠碑记》,嘉庆年间靖江王支系二十字已用完,后裔族老续拟二十字,曰“继志宜从本,敦修尚贵贤,振家招广盛,宝善乃长延”
  7. 指始封各郡王而言,不包括继封及追封者,但包括后来升为亲王的郡王,如秦府富平王(秦康王)、镇安王(秦简王),周府祥符王(周简王)、通许王(周懿王),福府德昌王(后封为福世子、福王,即弘光帝)等
  8. 寿春王及其子孙诸王皆明太祖追封,各王姓名见《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三·郡王
  9. 惠宗时追尊为明兴宗
  10. 周王初封吴王,封国杭州府
  11. 齐王榑永乐时废为庶人,齐国除封,子孙居凤阳,称齐庶人。弘光朝上谥号齐恭王
  12. 湘王朱柏,建文年间谥号为“戾”,至永乐年间改谥号为“献”。
  13. 代王初封豫王
  14. 肃王初封汉王
  15. 辽王初封卫王。隆庆时废,辽国除封
  16. 庆王初封时就食于韦州
  17. 正德时宁王朱宸濠谋反,废,宁国除封
  18. 谷王橞永乐时因谋反废为庶人,谷国除封,子孙居凤阳,称谷庶人
  19. 嘉靖时伊王朱典楧因暴虐废,伊国除封
  20. 朱雄英早夭,追封虞王《弇山堂别集》作朱雄煐
  21. 永乐时降为广泽王,居漳州,后废为庶人,子孙居凤阳,称吴庶人。弘光元年复王号,追封为吴悼王,隆武元年追封为吴哀王
  22. 永乐时降为怀恩王,居建昌,后废为庶人。弘光元年复王号,追封为衡愍王,隆武元年追封为衡悼王
  23. 永乐时降为敷惠王(后改封瓯宁王),守懿文太子陵,旋死于火。弘光元年复王号,追封为徐哀王,隆武元年追封为徐愍王
  24. 靖难之变应天城破时不知所终,南明弘光朝追封恭愍皇太子,隆武朝追封和简太子
  25. 永乐时废为建庶人,南明弘光朝追封为原怀王,隆武朝追封为润怀王
  26. 宣德时废汉王为庶人,旋诛杀,子孙并遇害
  27. 蕲王初封静乐王,卒,仁宗即位后追封蕲王
  28. 景泰朝废太子位,降为沂王,英宗复辟后重新为太子
  29. 景泰朝封朱见潾为荣王,英宗复辟后改封德王
  30. 嘉靖时废王,徽国除封
  31. 初为郕王世子,代宗即位后封为太子,殇。英宗复辟后复降为郕世子
  32. 兴王世子入继大统,为明世宗
  33. 追赠颍王,谥号王
  34. 李自成封朱慈烺为宋王。南明弘光朝谥为献愍皇太子。监国鲁王追上庙号顺宗,谥号悼皇帝
  35. 李自成封朱慈炯为安定公。南明弘光朝谥为定哀王
  36. 南明弘光朝谥为永悼王
  37. 初生即陷于清兵
  38. 初生即陷于清兵
  39. 永历十五年被害,郑经上谥号哀愍太子
  40. 40.0 40.1 40.2 永历帝弟,见执于张献忠,追封
  41. 永历帝弟,夭折,追封
  42. 朱议氻为宁王系瑞昌王朱拱栟的四世孙。朱拱栟因参与朱宸濠谋反而被废,子孙禁锢高墙。弘光帝即位后大赦凤阳高墙罪宗,朱议氻获释,隆武二年袭封瑞昌王,五月在绍兴谒鲁监国,被封为翼王,弟朱议沥袭瑞昌王位。
  43. 《弇山堂别集》称为太王
  44. 秦昭王朱秉欆,以临潼王入继,追封祖父临潼惠简王朱公铭为秦安王,父临潼和僖王朱诚澯为秦庄王
  45. 秦宣王朱怀埢,以临潼王系宗室入继。追封曾祖(秦安王庶次子、镇国将军)朱诚润为秦恭王,祖父朱秉柎为秦顺王,父朱惟燫为秦端王
  46. 据《大明宗室秦景王墓志》,万历二十三年生,崇祯二年封秦世子,崇祯十二年袭,崇祯十四年薨,无子,以弟朱存极(明史作“朱存枢”)袭
  47. 《明实录》中有载,《明史》及《南明史》均误作“朱存枢”。据《大明秦世子暨妃张氏合葬圹志》,朱存枢应为秦藩世子名,薨后以朱存机继承秦王之位。崇祯十六年降于闯军,后被带至山海关,归降清兵。顺治二年在北京被杀
  48. 永乐时废,后平反,封平阳王
  49. 永乐时攻讦长兄晋王朱济熺,使明成祖废兄立己,遂进封晋王,后因事废
  50. 其子周世孙朱伦奎弘光元年袭封周王,隆武二年十二月在广州被清兵杀死,世子朱敷铮不知所终,后朱伦奎之弟朱伦圣嗣封周王
  51. 长子朱均𨱂袭封楚王,即楚靖王
  52. 朱华壁、朱华堞、朱华廛三位楚王为南明所封
  53. 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五·二王孙:“宸濠世子外不请名,盖有异志,它日欲自赐名,立嗣立国也。故宫中止以行叙,曰某哥某哥云。既败,其第三子尚幼,投于水,得浮木,攀之,为渔家所收。寻流落民间,名曰朱学。嘉靖十五年,自言于霍丘县,送至京师。照鼒材例,发高墙。”
  54. 朱常洵《明史》所载谥号为福恭王,墓志记载谥号为福忠王。南明谥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庙号恭宗
  55. 南明时追赠颍王
  56. 南明时追赠德王
  57. 南明谥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庙号礼宗
  58.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午:“鲁府左长史胡秉忠奏:王府岁给米五万石,折收金银钞锭,已移文山东布政使司。今鲁王薨,而有司送纳如故,未敢即收。上谕户部尚书杨靖曰:王府岁用已有定制,王虽薨,国用不可缺也,命如数收受。”可见明初亲王禄米由布政使司支给,并非尽数给米,而是也可以兼折金银钞锭

参考文献

  1. 明史》表一·诸王
  2. 朱国桢《涌幢小品》:宗室命名
  3.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10卷-族谱网
  4. 万历《大明会典》卷一·宗人府
  5. 明史》诸王传、诸王世表
  6. 6.0 6.1 6.2 6.3 6.4 明实录
  7. 7.0 7.1 7.2 7.3 《弇山堂别集》
  8.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三·郡王
  9. 钱海岳《南明史》志二·礼
  10. 钱海岳《南明史》列传第三·诸王一
  11. 明史
  12. 万历《大明会典》
  13. 万历《大明会典》;《明史》食货志六·俸饷;《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七·亲王禄赐考
  14. 万历《大明会典》;《明史》食货志六·俸饷
  15. 《大明会典》卷三十八·廪禄一·宗藩禄米
  16. 《明史》食货志六·俸饷
  17. 万历《大明会典》卷三十八·廪禄一·宗藩禄米;《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七·亲王禄赐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