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一张美国1923年明信片
一张奥地利1901年明信片
日本1912年明信片

明信片,一种专供书写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邮局寄递的邮件。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优点是省贴邮票和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所写的内容公开,可被他人所看见,内容通常不涉及隐私权之虞,故称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邮资较普通信函资费便宜。依据中国邮政业务说明,一般民众可自行印制明信片但不得标志“中国邮政”,因此许多人会称邮局发行之明信片为“邮政明信片”(postal card,带邮资符),而民间印制者则以泛称之“明信片”(postcard)指称。

一般在卡片的反面印有图案(风景、绘画、宣传漫画等等),在正面可以贴邮票,写收件人地址和邮件内容。有的明信片上已经印好邮票,称作邮资明信片

简史

美国费城约翰·P·卡尔顿,在1861年将明信片的专利售予H·L·利普曼。利普曼制作了镶有边框的明信片,并加上“利普曼邮政卡片”(Lipman's postal card)的标志。欧洲在九年后也开始制作明信片。但是第一个使用明信片的国家,则是1876年的鄂图曼土耳其

美国邮局在1873年开始发行带有邮资的邮政明信片。邮局为了因应人们想找一些更方便的方法来寄送一些便签而制作了这些明信片,而且也只有邮局可以印制。直到1898年5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私人邮寄卡片法案,才准许私人出版商和印刷厂制作明信片。不过最初美国政府并不允许私人企业称自行印制的卡片为“明信片”,所以他们只好称为“纪念品卡”(souvenir cards)。虽然这个禁令到1901年被撤销,但直到1908年人们才被准许将地址写在卡片的侧栏。

美国的第一张明信片是1893年创造出来,用来宣传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此后美国政府就政府透过邮政部的规范,准许印刷商发行1明信片(1便士明信片)。

世界上第一张明信片是1869年在奥地利发行的一张印有邮票的明信片。在1870年和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明信片作为战地信件获得青睐和普及。

在台湾是日本统治台湾十年后才通用的邮递形式,故年纪较大的人们会用绘叶书(エハガキ)来称呼。

尺寸

  •  中国中国邮政明信片长度不大于16.5厘米,宽度不小于9厘米,长宽比不小于:1[1]
  •  中国香港香港邮政明信片最大尺寸为23.5厘米×12厘米,最小尺寸为14厘米×9厘米。
  •  中国澳门澳门邮政明信片最大尺寸为23.5厘米×12厘米,最小尺寸为14厘米×9厘米,长度不得少于宽度乘以(近似值为1.4)。[2]
  •  日本日本邮政明信片最大尺寸为15.4厘米×10.7厘米,最小尺寸为14厘米×9厘米。

不过各地邮政部门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大于或者小于规定的明信片仍可以明信片的形式正常寄出。

相关活动

集邮中,有一种类型便是收集明信片,并有对应之明信片学。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群人进行“明信片”为主的交流,如Postcrossing

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 明信片. 国家邮政局. 2004. 
  2. 邮件重量及体积之限制 - 澳门邮政. www.ctt.gov.mo. [2020-11-22].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