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符节节钺、节杖等,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权官员授权,允许其代行帝王军政职权(或是代天巡狩)的凭证与象征,其形态样式以及代表的权力各代有变化。

简介

符节多是权力的象征[来源请求],如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军官用以调兵遣将,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的。节钺是符节与斧钺的合称,钺是斧类古兵器,曾是帝王斩杀大臣使用的,象征生杀之权,君主多用黄色的钺。掌节钺的大臣、将军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

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重要的外交使臣大多持节,如汉代苏武军事方面,魏晋监军使者多以持节唐朝时,有符节的各地招讨使观察使等高阶军官常被统称为节度使

历史

汉朝官吏奉使外出时由皇帝临时借予节杖,即假节,以提高其权威。使臣持节出巡或出使完毕后则收回其“节”。

东汉末、三国时期帝王特赐给权位极重的大臣节钺。受此号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节即符节,是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两者都是象征帝王权威的信符。而且是长期性的,非临时性的,成为象征地位高低的政治待遇。

晋朝地方军事长官都督、监军、督军三级,各又分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等。都督之使持节者,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持节者只可杀无官职的人,假节者只能杀战时犯军令的。南北朝沿袭此制。

隋唐时的“使持节”,作为皇帝赐予调动军队的凭信:当时诸州都督、总管、刺史都加“使持节”之号。唐高祖武德元年规定,刺史加号持节。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以契丹窟哥为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府都督,奚可度著为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府都督。其后常加,颁铜鱼符,但实际并不带节,因而无专杀权,只有节度使有旌节,可以专杀。

参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