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张勋
忠勇亲王[1]
大清帝国政务总长
首席议政大臣
任期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君主宣统帝
前任无(张勋复辟)
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
继任无(复辟失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54-12-14)1854年12月14日
大清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
逝世1923年9月11日(1923岁-09-11)(68岁)
 中国直隶省天津县
国籍 中国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少轩松寿老人,中国江西南昌府奉新县赤田村人。清末民初将领,官至江南提督(署两江总督)、长江巡阅使、定武上将军,封忠勇亲王[1]

1912年,宣统退位民国建立,张勋在民国建立后仍表示忠于清室,刻意不剪发辫,故绰号辫帅,1914年袁世凯任张勋为定武上将军,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此军为了表示忠于清朝,都不剪辫子,所以又称为辫子军、辫军。

1917年张勋发动政变,拥戴宣统皇帝复辟,自任政务总长(即总理首相)兼首席议政大臣,史称张勋复辟,被段祺瑞讨伐而失败,张勋避居天津租界,定武军也被撤销番号。1918年北洋政府将张勋特赦,又任其“全国林垦督办”,张勋不就。

1923年病逝,逊清小朝廷之为忠武

经历

张勋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当,父母早丧,1884年(光绪十年)在长沙入伍,随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

晚清时为参将,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改隶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相当于营长),行营中军(相当于近卫队官)。后随袁世凯到山东镇压拳匪

1899年,升至总兵

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侍卫官

1909年(宣统元年),宣统帝即位,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江宁(今江苏南京)。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江宁,戒备陆军第九镇新军,对抗革命军。清政府授他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1911年朝廷开放发型,取消强制剃发留辫,“听军民自便”,张勋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士兵,人称“辫子军”、“辫军”。10月10日,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随即辛亥革命,各地反清。12月26日,张勋率本部3,000余人,加上山东清军3,000人及马队300人,与安徽布政使兼会办河南军务倪嗣冲,以津浦铁路为重点,进击南京[2]:45

1912年1月22日,张勋率军攻占颍州盱眙亳州宿迁正阳关宿州固镇寿州[2]:45。1月上旬,广东北伐军于下关誓师,渡江北上,由李济深浦口筹建司令部,高级参谋林震为前敌总指挥。2月3日,北伐军于固镇大败张勋军,直追至宿州十余里外。经六小时战斗,张勋被追十余里,退向徐州,要求停战协商[2]:45。2月10日,双方代表于符离集车站会谈,张勋代表不同意自徐州北退一百里外,和谈破裂[2]:45。北伐军进军徐州,追至徐州以北三十。张勋经兖州逃到济南[2]:45

1913年,袁世凯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张勋心中仍效忠清室,故禁其部曲剪辫。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江宁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旋被袁世凯授为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袁世凯称帝后,授为一等公,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勋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策划清室复辟

1917年5月,形势不稳,大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争相拉拢其进京调停,于是趁机联合康有为保皇党人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驱逐黎元洪。7月1日,与康有为拥立溥仪复辟,重建帝制,被溥仪任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史称“张勋复辟”,又称“辫军复辟”、“丁巳复辟”。7月12日,皖系军阀段祺瑞率领“讨逆军”击败张勋。张勋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溥仪退位后,他被民国政府通缉,逃到天津德租界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人才难得”为由将张勋特赦[注 1][3]。获得自由后,他一直蛰居天津德租界6号(今河西区浦口道6号)寓所,专心经营实业。大总统徐世昌授予其“全国林垦督办”的官衔,未就职。

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8岁,葬在家乡奉新县赤田村,获逊清小朝廷赐谥“忠武”。

张勋复辟内阁

大清帝国(溥仪复辟)国旗黄龙旗(1917年)

1917年7月1日成立。

溥仪封张勋为忠勇亲王[1]黎元洪为一等公。授张勋(政务总长)、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为议政大臣,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

授梁敦彦外务部尚书雷震春陆军部尚书、朱家宝民政部尚书、张镇芳度支部尚书、王士珍参谋部尚书。

徐世昌康有为弼德院正、副院长。

授张勋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冯国璋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陆荣廷两广总督,并以曹锟等为各省巡抚提督

评价

  • 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对他评价相当不错:“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5]
  • 江西护军欧阳武:“戴发效孤忠,无言不酬,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文字注释

  1.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帝制祸首”和与张勋的“辫军复辟等案人犯”,一律特赦,获得自由后寄居天津。
  2. 劳乃宣悄悄地从青岛带来了一封信。发信者的名字记不清了,只知道是一个德国人,代表德国皇室表示愿意支持清室复辟。劳乃宣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缘,如果再加上德清两皇室结亲,就更有把握。“这个德国人就是劳乃宣朋友卫礼贤。”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赵焰. 张勋复辟纪实:“宣统爷复辟了,立即悬挂龙旗”. 凤凰网读书. [2020-10-12]. 
  2. 2.0 2.1 2.2 2.3 2.4 南京市俞允尧. 〈民元粵军北伐始末〉. 《历史大观园》总第68期,1991年2月1日第2期 (广州: 中山大学历史系). 
  3. 张勋复辟失利 却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巅峰
  4. 溥仪《我的前半生》:
  5. 孙中山评复辟清朝的张勋:恋主之情可悯 让我敬重. 徐世平. 凤凰网. [2012年]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参见

官衔
前任:
袁世凯
大清国政务总长
兼首席议政大臣
(张勋复辟内阁)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继任:
段祺瑞
(国务总理第二次内阁)
前任:
伍廷芳
张勋复辟内阁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继任:
段祺瑞
(第二次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