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客家)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汉剧(也称广东汉剧、闽西汉剧)是一种传统客家戏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和“兴梅汉戏”,被誉为“南国牡丹”,是广东省的三大剧种之一,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之一。该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部分客家地区,演绎以中原地区的古调为准,发音近似于现在的普通话[1]

简介

汉剧,原名“外江戏”或“兴梅汉戏”,又称“乱弹”,在晚清被诸多举人士绅崇为雅乐。

1933年,汕头公益国乐社出版社刊《公益社乐剧月刊》,主要介绍外江戏剧目、汉乐曲调、潮州音乐等相关资讯[2]。作为刊物主编的埔籍学者钱热储,在内文《汉剧提纲》中,提及此剧种似有创自汉口之可能,遂倡议并将其定名作“汉剧”[3]


历史

其源流始祖说法不一,有称“来自徽班[4]、“源于湖北汉剧[5]、或是“秦戏班底”等等。但据现有资料记载和考证,当数与湖南祁阳戏(亦称“楚南戏”)关系密切。

汉剧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清光绪年间至中华民国前期,外江戏在潮州的上流社会呗崇为雅乐。自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后,讲官话的戏剧在广东受到官府器重,也为士绅文人所推崇。普通百姓认为看官戏是有身份的象征,故称之为“雅乐”,受到平民的追捧。广州地区和潮汕地区普通话基础差,且各有地方戏剧,如粤剧和潮剧,官戏则因此在这些地方式微。而梅州地区则官话较为普及,百姓亦把官戏看作一种知识追求,因此汉剧重心逐渐转移到梅州。[6]

汉剧《借牛》情景

1950年代末,汉剧又按分布地区不同,逐渐分成“广东汉剧”和“闽西汉剧”两大类,领奏的胡琴(主弦)均为头弦,都属于板式变化丰富的皮黄剧种。

流传范围

经典剧目

  • 《百里奚认妻》
  • 《齐王求将》

知名演员

参考资料

  1. 广东汉剧“南国牡丹”. 戏剧网. 2009年12月4日 [2019-09-02]. 
  2. 郑志伟. 潮乐百年大事记(第1至50条). [永久失效链接]
  3. 陈韩星. 第四章 外江戏(广东汉剧)(1). 
  4. 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 (编).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一版三印.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2月3日: 第217页 [1981年9月]. 
  5. 丘煌、罗恒报. 广东汉剧不是源于徽班而是源于湖北汉剧. 
  6. 胡旭红. 客家文化. 梅州: 嘉应音像出版社.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