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寺(无锡)

坐标31°34′47″N 120°17′44″E / 31.57977°N 120.29551°E / 31.57977; 120.29551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崇安寺

崇安寺,原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市中心梁溪区(原崇安区)的一个著名佛教庙宇,也是无锡最古老的寺院,以庙会集市著称。它和上海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玄妙观齐名,[1]各自代表了儒、道、佛三教,亦可见过去江南一带宗教之盛行。辛亥革命后寺毁,建成有华夏第一公园之称的公花园,周边则形成繁华的商业区,是为无锡商业中心至今。

历史

1930年代崇安寺地区俯瞰

崇安寺位于无锡老城中心,原有规模东起盛巷、西至中山路、南起观前街(现人民路)、北至县下塘,有梁溪首刹、吴会名胜之称。[2]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后期,据《吴越春秋》记载,楚国令尹黄歇(春申君)管辖江东十二县时,在无锡城内修设离宫,白水荡相传即为离宫后花园所在,但岁月久远,已无迹可考。[3]后书圣王羲之在此建宅,东晋兴宁二年(364年),王羲之舍宅为寺,寺中原有一口水塘,相传为王羲之洗涤笔砚的涤砚池。寺内建筑之一的天王殿上的匾额“祝圣都道场”相传为王羲之所书。宋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赐额崇安教寺。南宋建炎年间被火焚毁,后重建。元至正年间,崇安寺又遭祝融,再次重建,明成化年问再遭大火,旋又重建。明万历,清顺治、康熙历次增建,乾隆时曾敕赐静慧寺,无锡人则仍称崇安寺。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重建。[4]

崇安寺附近还有道院洞虚宫(今无锡县图书馆旧址),故每逢佛道盛会,民众都会聚集而来,至明朝便形成庙会。[2]自有明以来,崇安寺每年农历六月都要举行集市贸易。“省直之商贾,闽浙之珍奇,远代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食器用,货随店分,人随货聚……大家巨族,则持多金,贸异物;乡人则备婚嫁,贸日需……阗城溢郭,数十始散。”到了民国以后,由集市转为商市,在被拆除的圣谕亭附近店摊聚集,餐饮小吃,面饼糕团,花样繁多,形成了名扬远近、独具特色的“皇亭小吃”。[4]

民国肇建后,崇安寺尚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在日军占领无锡时被焚毁。[4]日军并侵占洞虚宫玉皇殿为部队诊所,致使崇安寺的传统庙会开始消失,宗教文化活动逐渐衰退,转以民俗小吃为主,街区功能结构走向了单一化。1949年后,中共中央下发“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无锡崇安寺地区作为“三产”集中地长期受到冷落,仅在1953年进行过一次整修。在此期间,崇安寺的商业经营者也成为改造对象,1956年公私合营时,当轴将私营业主合并为合作店模式统一领导。不久“文革”开始,大批从业者上山下乡,民俗小吃业也不复存在。经十年浩劫,街区内历史文物、园林绿化均遭到破坏。[5]

1980年代,无锡制定了《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为无锡“文革”后第一次较为系统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将崇安寺地区定为全市商业中心。然而,在此后十余年中,崇安寺街区的发展一直处于开发与保护两极,出现两种典型情况,一是以开发为主导,以1980年拆除崇安寺金刚殿,建造迎宾楼为标志,将商务、金融、综合零售等商业中心功能移植进街区,陆续形成“高层包围街区”的现象;二是以保护为主导,控制洞虚宫一带,禁止建造大型建筑,结果是在洞虚宫附近形成大量临时违章建筑。两种情况长期交织,形成崇安寺街区整体环境不佳的局面。[5]

2001年,崇安寺地区改造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6]2003年4月29日,备受瞩目的无锡崇安寺地区改造方案由规划变为蓝图。改造后的崇安寺地区东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临人民路,北靠县前街,建设总用地28.32公顷,其中绿化用地5.36公顷。改造保留了阿炳故居、钟楼、玉皇殿等历史遗迹,也使崇安寺地区成为了一个融特色商贸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商业区。[3]

人文旧迹

老图书馆钟楼旧址前的二泉广场

2009年,崇安寺街区获得国家4A级景区称号,景区内囊括了无锡传统字号、地方小吃、县图书馆钟楼旧址、有“华夏第一公园”美誉的公花园等景致。[7]

著名地标

  • 皇亭:清光绪元年(1875年),无锡知县廖纶在崇安寺大雄宝殿前建造“圣谕亭”,俗称“皇亭”。亭内供一牌位,上写“当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每逢初一、月半及皇族婚丧喜事,地方官便至此礼拜。辛亥革命后,改建成瓦楞敞厅,附近设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品种繁多,形成著名的“皇亭小吃”。[8]1949年后一度被用作菜场,现已修复。[9]
  • 城中公园:即无锡人俗称之“公花园”,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因此又称为“华夏第一公园”。此地在战国时期为春申君修建的行宫,东晋王羲之在此居住而留有“右军涤研池”,明朝又建有园林方塘书院和后乐园,清朝秦氏增建池上草堂等,古迹迭有存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方绅士裘廷梁、俞复等人倡议,将此地开辟为园林,造福乡梓。彼等平整洞虚宫道院和僧舍废址,推土筑山,修建蓼莪亭,镌刻“松崖”石,将岸桥弄俞宪“独行园”中绣衣峰太湖石移来,公园四周围以铁栅,定名锡金公园。辛亥革命以后,曹衡之等名士再度发起拓宽公园,将白水山房道院、宝华堂僧舍纳入,并改名为无锡公园。1918年以后,园内屡有兴建。1921年,俞复、曹衡之、丁宝书还请来日本园林专家进一步规划修整,添置亭台,种植日本樱花、洋枫、铁蕉。到1934年,由地方上九位耆宿捐资修建的“九老阁”落成,城中公园的整体布局就完全固定下来,至今无有大变。[10]
  • 无锡县图书馆旧址辛亥革命后,1912年4月,无锡名流丁宝书、顾倬、侯鸿鉴、秦玉书等十二人发起,俞仲还等十四人赞助,经无锡军政府批准,并委任秦琢如、顾倬为筹建经董,于同年10月在洞虚宫三清殿旧址兴建无锡县立图书馆。1914年年底建成,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为当时无锡境内最高楼阁式建筑,国学大师钱基博亲任馆长。楼顶大自鸣钟为全邑校时标准,是当时无锡的标志。[5]这座被无锡人称为“大自鸣钟楼”的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公立图书馆之一,仅比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国立京师图书馆”晚3年,也一直承担着图书馆功能,直到2000年才迁至金匮桥边的图书馆新址。目前,钟楼已是江苏省文保单位,并被辟为无锡历史文献馆。[11]
无锡洞虚宫玉皇殿旧址
  • 洞虚宫:无锡洞虚宫原在东郊胶山,原名青玄观,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后迁到城中“市东”,即今崇安寺地区,并更名为洞虚观。北宋末年庐山道士卢至柔来观中弘道。元泰定元年(1324年),朝廷又敕赐名洞虚宫。此后不断增建,至明末时,规模庞大,已与崇安寺连成一片。清太平军兴,道观被毁,仅存六大殿。民国后为修建图书馆,拆去三清殿等建筑。至今,只有玉皇殿一处遗址了。[12]
  • 阿炳故居:位于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南部,老图书馆钟楼东侧,门额为李岚清所题。此地原是洞虚宫道院内的雷尊殿和火神殿,因阿炳不仅出生于此、生活于此,其诸多名曲创作于此,最后又逝世于此,故称阿炳之故居。故居内藏有阿炳身前用过的旧二胡和琵琶,抢救录制阿炳音乐时所用物品等展陈品。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

老字号

  • 迎宾楼:以经营京苏大菜为特色,其由1930年开业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美食家陆文夫曾将迎宾楼与苏州松鹤楼、杭州楼外楼并称为“中国三大楼”。[14]
无锡拱北楼面馆
  • 拱北楼: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原址在无锡北门,1956年后迁至崇安寺。该店主营面点与无锡小笼,传说杨乃武冤狱平反后回乡时曾在该店用餐,对店中所制小笼赞不绝口。[15][16]
  • 王兴记:为无锡小笼名店,创办于民国11年(1922年),该店创始人王庭安之父原在上海为人掌厨,其自小学得手艺,便摆摊卖馄饨,后经营有成,遂租下公花园旁一处店面,即取名“王兴记”,始开卖其糅合锡沪两地特色的新式无锡小笼。[17]一时风靡江南,沪上人士,尤为喜爱。[18]2011年,荣获“中华老字号”之誉称。[19]
  • 功德林:创建于1930年3月,初名“文记素斋馆”。1984年扩建为功德林素菜馆,由赵朴初题额,后因崇安寺地区改造拆除。[20]2005年,恢复营业。[21]

逸事

  • 古时农历立春前后在崇安寺内要举行迎春赛会,正月十五则要举行元宵灯会,届时,寺内外万灯千彩,锣鼓喧天。其中最吸引的是抬杠戏文表演:一座抬杠有16人到20人肩抬,抬杠上搭有小型戏台,演出折子戏。崇安寺中还曾有一棵可以悬彩灯81盏的灯树,为无锡元宵节的一座灯标。[4]
  • 崇安寺在清乾隆时曾名静慧寺,民间传说乃乾隆至江南寻生父,其到无锡后,指名要去静慧寺,但彼时无锡无有此寺,只在新安镇有一座名为净慧寺的小寺。由于寺庙修葺及御道铺设的代价很大,地方官员便暗渡陈仓,将城中崇安寺连夜易名为静慧寺。乾隆到访后,便御敕为静慧寺了,并赐对联一副,联日:“南海莲花九品香;西方绿竹千年翠”。[22]

交通及游览资讯

公共交通

  • 公共汽车:公交11、12、20、35、65、67、79、79区间、81、85、87、118、201、211、216、312(夜间)、316(夜间)、319(夜间)、611、703、763路至大东方百货(崇安寺)站下;公交10、15、75、87、311(夜间)、722路至崇安寺站下。
  • 地铁地铁1号线2号线三阳广场站下,自11A/B号出口出站,可到崇安寺步行街;自15号口出站,可到崇安寺地下城中购物公园;自19A/B号出口出站,可到图书馆钟楼前广场。

景点资讯

崇安寺地区内各景点,包括城中公园、阿炳故居、图书馆钟楼等均为免费开放。其中阿炳故居开放时间为9:00-17:00。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无锡崇安寺——全国四大商业繁华地〉,《扬子晚报》(2009年7月30日). [2015年2月19日]. 
  2. 2.0 2.1 徐武、沈虹太等,《无锡风物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页19。
  3. 3.0 3.1 曹锡荣,〈用文化打造中心商务区的灵魂〉,《江南论坛》(2005年第6期),页47-48。
  4. 4.0 4.1 4.2 4.3 无锡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文化无锡》(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12月),页243。
  5. 5.0 5.1 5.2 崇安寺官方网站,《崇安寺街区史略》(2011年12月22日)。. [2015年2月18日]. 
  6. 文“化”崇安寺.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07-09-11 [2017-03-25]. 
  7. 〈无锡主城区崇安寺成为国家4A级景区〉,无锡新传媒网(2009年3月30日)。. [2015年2月18日]. 
  8. 孙俭,〈崇安寺的今昔〉,收于无锡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无锡文史资料》第21辑·崇安、南长、北塘、郊区四区专辑(1989年),页153-154。
  9. 于蕾. 无锡老字号. 新华网. 2007-12-24 [2017-03-25]. 
  10. 崇安寺官方网站,《华夏第一公园》(2011年12月22日)。
  11. 锡城崇安寺大自鸣钟“重出江湖”. 江南晚报. 2009-03-18. 
  12. 政协无锡市崇安区委员会、无锡市崇安区档案局编,《崇安名胜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页56-60。
  13. 〈阿炳纪念馆正式开放迎客〉,太湖明珠网(2009年3月18日)。
  14. 老字号迎宾楼再现崇安寺 品味老无锡的味道. 无锡新传媒. 2012-03-16 [2015-02-18]. 
  15. 傅立民、贺名仑主编,《中国商业文化大辞典》(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1月),页1715。
  16. 徐桥猛、王力行主编,《无锡菜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页236。
  17. 无锡名店:王兴记. 无锡史志网.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 2012-10-15 [2015-02-18]. 
  18. 〈见多识广的上海人就好这一口:王兴记小笼馒头有伐?〉,《江南晚报》(2012年2月28日)。. [2015年2月18日]. 
  19. 王兴记等无锡八家企业捧回“中华老字号”招牌. 江南晚报. 2011-04-22. 
  20. 朱尊、丁寅,〈无锡老字号:老树散新枝〉,《无锡新传媒·吴文化》(2011年3月30日)。. [2015年2月18日]. 
  21. “功德林”重开旧业 无锡老字号陆续“回归”. 新华日报. 2005-06-06. 
  22. 无锡市滨湖区政协学习文史和社会法制委员会、无锡市滨湖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编,《滨湖文史资料》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1月),页154-15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