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妙保圣坚牢塔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崇妙保圣坚牢塔
崇妙保圣坚牢塔 东侧远.jpg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福建省福州市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五代
编号5-330
登录2001年6月25日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其通体乌黑又名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是一座仿木构楼阁式木塔。该塔始建于五代闽国时期,因建塔者王延曦被杀而提前完工。此后历代均有修葺。该塔通体由花岗岩砌成,通高32.86米,七级八角形,塔内建有塔心室,有可供攀登的塔梯,每层均有佛像,第五层有建塔碑记,第七层有祈福题名碑。2001年,崇妙保圣坚牢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唐代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修建一座名为“无垢净光塔”的佛塔为唐德宗祝寿[a],该塔后来塌毁。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的七子王延曦称帝,在无垢净光塔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佛塔,是为崇妙保圣坚牢塔。因该塔通体乌黑,又名“乌塔”[2]:37。至天福九年(944年),该塔建造至第七层时,王延曦在政变中被杀,导致该塔被迫提前收工[3]:545。该塔也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石塔。明朝曾于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年间重修该塔。天启元年(1621年),塔身第一层外的八角上各镶嵌一尊金刚。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49年),该塔重修并重铸塔刹。道光十八年(1838年),该塔因大风而稍有倾斜。民国时期,该塔年久失修而栏板坠落,导致十余人死伤[4]。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该塔以“乌山石塔”一名入列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5]:217。1958年,文物部门为该塔修建了避雷装置,并用钢箍加固了每一层塔身,并用水泥加固了塔缝。1961年,该塔被列入重新公布的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中[3]:545。2000年,福州市文物局委托专业机构勘测乌塔地基的地质情况,并制定了专门的维护方案[4]。2001年,崇妙保圣坚牢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04年12月,该塔塔基得以加固[4]

结构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是一座仿木构楼阁式石塔,通体以花岗岩砌成。现存通高32.86米。塔基大部分尚在土中,露出的部分雕刻有覆莲瓣。塔身共分7层,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内部每层塔身包括主结构和斗拱结构在内均为花岗岩刻出后堆砌,之间用三合土弥合。第一层塔身底部浮雕龙凤纹,东面设门,八角各有一尊金刚浮雕。从塔门可进入塔心室,室内建有攀登至七层的台阶。每层内均供奉有一尊佛,自下而上依次为“南无金轮王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多宝佛”“南无药师琉璃光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二层以上均开有2座塔门,其他各面均开有长方形龛,高0.9米,宽0.5米,深0.2米,其内均有黑色花岗岩造佛造像1尊,全塔共计46尊,佛像旁均有题铭,写有佛名和捐资者姓名。第五层南壁有建塔的碑记,黑色花岗岩材质,碑额篆文“崇妙保圣坚牢塔”,碑文楷书,21行,每行27字,其内记载了功德主王延曦的42字名号,外带监造官员名号80字。第七层南壁佛龛内有祈福题名碑,上列有闽国16名高级官员爵号、职位及其妻子的封爵和姓氏。塔身由下至上略有收分,每层叠涩出檐,上施平座栏板。栏板两面均刻有勾片纹。檐面刻出滴水。八角均有翘脊,最远端端坐一尊镇塔佛,全塔共计56尊。塔顶呈八面坡状,尖端为塔刹,由下至上依次为圆球、宝塔、露盘、铁葫芦,露盘上牵出八根铁链与塔顶八角相连。[1]:344[2]:37[4][3]:545

注释

  1. 崇妙保圣坚牢塔东南方向现存一座“无垢净光塔碑”,该碑刻是福建已知最早的碑刻[1]:344

参考

  1. 1.0 1.1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福建分册 上. 福州: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07-12-01. ISBN 978-7-80516-829-6. 
  2. 2.0 2.1 《福建风物志》编写组. 福建风物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10-01. CSBN 17173·32. 
  3. 3.0 3.1 3.2 张天禄总编;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林伯方(册)主编. 福州市志 第7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0-07-01. ISBN 7-80122-485-X. 
  4. 4.0 4.1 4.2 4.3 林澕. 浅谈崇妙保圣坚牢塔及其防雷保护研究. 黑龙江史志. 2015, 7: 66–67. 
  5.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编 (编).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 CSBN 7068·26. 
  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5-03-28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