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 | |||||||||||||||||
---|---|---|---|---|---|---|---|---|---|---|---|---|---|---|---|---|---|
宋朝皇帝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孝宗成孝皇帝肖像 | |||||||||||||||||
宋朝第十一任皇帝 | |||||||||||||||||
统治 | 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26年209天) | ||||||||||||||||
前任 | 宋高宗赵构(第十任) | ||||||||||||||||
继任 | 宋光宗赵惇(第十二任) | ||||||||||||||||
太上皇 | 宋高宗赵构(1162年-1187年)[1] | ||||||||||||||||
太上皇 | |||||||||||||||||
统治 | 1189年2月18日-1194年6月28日(5年130天) | ||||||||||||||||
出生 | 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 1127年11月27日||||||||||||||||
逝世 | 1194年6月28日 绍熙五年六月初九日 | (66岁)||||||||||||||||
安葬 | |||||||||||||||||
配偶 | |||||||||||||||||
子嗣 | 子:
女:
| ||||||||||||||||
| |||||||||||||||||
王朝 | 宋朝(南宋) | ||||||||||||||||
父亲 | 赵子偁 | ||||||||||||||||
母亲 | 秀安僖王夫人张氏 |
宋孝宗赵昚(昚同慎;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小名羊[2],原名伯琮,入宫时赐名瑗,过继宋高宗时更名玮,字元瑰,后又更名昚,更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幼子赵德芳的后裔,宋高宗养子,宋太祖的子孙。自宋朝帝位落入宋太宗的子孙之手后时隔186年恢复由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后裔继承。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同时期的皇帝是金朝的金世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予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期间与金达成隆兴和议。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让位予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7岁。葬于永阜陵。
生平
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二日(1127年11月27日)生于秀州嘉兴青杉闸官舍。六世祖为太祖赵匡胤的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父亲为远支宗亲赵子偁,时为嘉兴丞,后追封为秀安僖王。
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有野史称宋高宗受宋太祖托梦,称“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故高宗过继了太祖七世孙作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但为孟太后受托梦[3]。
宋高宗在苗刘兵变后,患上阳痿而不育[来源请求]。又受到民间多年传说宋太宗烛影斧声强夺宋太祖之位的影响,据传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与宋太祖的画像神似,吴乞买是宋太祖投胎(一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宋太祖投胎)要来报仇,灭了宋太宗一家,导致北宋亡国及失去半壁江山,阻止钦宗后代及其余宋太宗后裔继承,加上见到金朝同样因太祖系及太宗系的皇位继承导致自相残杀。故高宗在有生之年将帝位传承给宋太祖的后代,以阻止相关情况发生。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高宗于太祖系宗室中选了赵伯琮养于宫中。三年(1133年)二月,特除和州防御使,赐名瑗,寻改贵州防御使。五年(1135年)五月,用尚书左仆射赵鼎议,在宫中设立书院教育他,建成后以书院为资善堂。孝宗读书强记,天资特异。诏授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因传言金朝欲在北宋旧都开封拥立钦宗太子赵谌为傀儡皇帝挑战高宗法统,大将岳飞密请高宗立赵瑗为皇太子以让金人的图谋落空,高宗也安排岳飞与赵瑗相见,岳飞感叹赵瑗是兴复宋室之主。
十二年(1142年)二月,诏外就第,授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十七年(1147年)六月,徒常德军节度使。此外,宋高宗另一位养子赵璩亦封恩平郡王、武康军节度使。两人官属礼制相同,号为东、西府。太子多年未定,内外颇以为疑。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赐名玮,授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三月,赵璩授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绍兴府,则称“皇侄”,两人名分终定。四月,赐字“元环”[4]。
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以明堂恩,授镇南军节度使。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赐名昚。六月,赐字“元永”,高宗禅位,即皇帝位,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将岳飞平反并追封为鄂国公,肃清秦桧余党,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突袭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此后双方互有胜负,但金无法越过长江,宋亦未能渡黄河。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金世宗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
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加上高宗除对金和战外较少干政,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腐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道、淳熙)的小康局面。
宋孝宗有一批宠臣,如曾觌、龙大渊、张说等人,与宦官梁珂等“相与盘结”,“士大夫无耻者争附之”,被列入《佞幸传》。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死于德寿宫中,孝宗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帝位予太子,太子即位,是为宋光宗。守孝三年后,孝宗退位,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由于皇后李凤娘挑拨,与孝宗不睦,长期不去探望孝宗,孝宗为此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崩于临安府重华宫重华殿,年六十七。十月,上谥号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能官贤才曰哲 帝德广地运曰文 应变无方曰神 保大定功曰武 持盈守满曰成 慈惠爱亲曰孝)、庙号‘孝宗’、寻诏庙乐名曰大伦之舞。十一月,葬于永阜陵。庆元三年(1197年)六月,加谥号曰‘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宗室
祖先
先祖 | ||||||||||||||||||||||||||||||||||||||||||||||||||||||||||||||||||||||||||||||||||||||||||||||||||||||||||||||||||||||||||||||||||||||||||||||||||||||||||||||||||||||||||||||||||||||||||||||||||||||||||||||||||||||||||||||||
---|---|---|---|---|---|---|---|---|---|---|---|---|---|---|---|---|---|---|---|---|---|---|---|---|---|---|---|---|---|---|---|---|---|---|---|---|---|---|---|---|---|---|---|---|---|---|---|---|---|---|---|---|---|---|---|---|---|---|---|---|---|---|---|---|---|---|---|---|---|---|---|---|---|---|---|---|---|---|---|---|---|---|---|---|---|---|---|---|---|---|---|---|---|---|---|---|---|---|---|---|---|---|---|---|---|---|---|---|---|---|---|---|---|---|---|---|---|---|---|---|---|---|---|---|---|---|---|---|---|---|---|---|---|---|---|---|---|---|---|---|---|---|---|---|---|---|---|---|---|---|---|---|---|---|---|---|---|---|---|---|---|---|---|---|---|---|---|---|---|---|---|---|---|---|---|---|---|---|---|---|---|---|---|---|---|---|---|---|---|---|---|---|---|---|---|---|---|---|---|---|---|---|---|---|---|---|---|---|---|---|---|---|---|---|---|---|---|---|---|---|---|---|---|---|
|
后妃
- 成穆皇后郭氏
- 成恭皇后夏氏
- 成肃皇后谢氏
- 蔡贵妃,初入宫为红霞帔,封和义郡夫人,晋婉容。淳熙十年冬,晋贵妃。十二年秋薨逝。父蔡滂,宜春观察使。
- 李贤妃,初入宫为典字,转通义郡夫人,晋婕妤。淳熙十年卒,追赠贤妃。
子
皆为成穆皇后郭氏所出
女
- 嘉国公主,绍兴三十二年卒。
- 第二皇女,出生五个月夭折,未及册封。
其他亲人
宰相
评价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即位之初,锐志恢复,符离邂逅失利,重违高宗之命,不轻出师,又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衅可乘,然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以定邻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寝异于前日矣。故世宗每戒群臣积钱谷,谨边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之将有为也。天厌南北之兵,欲休民生,故帝用兵之意弗遂而终焉。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亦无有及之者。终丧三年,又能却群臣之请而力行之。宋之庙号,若仁宗之为‘仁’,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其无愧焉!”[5]
- 傅乐成《中国通史》:“孝宗也是南宋有数的贤君,他伐金虽然失败,但在外交上与金人力争,终于除去对金的臣属关系,不能说是毫无收获。约成之后,他仍主备御金人,无晏安之意,假若不是金世宗在位,金势极强,他必不甘于信守这个不平等条约。内政方面,也没有多大缺失。他以远支宗室,继承大统,对高宗能竭尽孝道,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6]
注解
- ↑ 高宗在位许久已厌倦政事,收养的皇子赵昚年纪已大,故高宗传位予孝宗。
- ↑ 避諱字参考表 - 教育部异体字字典. [2020-07-07].
-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
- ↑ 《宋史·孝宗本纪》. [2011-06-15].
- ↑ 傅乐成著,《中国通史》下册,大中国图书公司。页556。
研究书目
-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宋孝宗 宋朝 出生于:1127年11月27日逝世于:1194年6月28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新头衔 | 建国公 1135年-1142年 |
晋封郡王 |
新头衔 | 普安郡王 1142年-1160年 |
立为皇子 |
新头衔 | 建王 1160年-1162年 |
立为皇太子 |
前任: 元懿太子 赵旉 (嗣兄、族兄) |
宋朝皇太子 1162年-1162年 |
继任: 庄文太子 赵愭 (子) |
前任: 宋高宗 赵构 (嗣父、族父) |
宋朝皇帝 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 |
继任: 宋光宗 赵惇 (子) |
宋朝太上皇 1189年2月18日-1194年6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