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亲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姻亲指基于婚姻关系而生之亲属型态[1],一方配偶与他方配偶之亲属间,因双方缔结婚姻后,成为相互具法律上亲属关系的情况。

社会关系

父系社会,已婚女性被视为夫家的成员,与姻亲(婆家)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有时甚至超过自己的原生家庭娘家),例如与丈夫的父母(家翁、家姑)以及丈夫的兄弟、未婚姊妹以及丈夫兄弟的妻子(妯娌)同住,平时也要照顾翁姑和丈夫的未婚兄弟姊妹。即使与丈夫另外组织核心家庭,传统上媳妇也常要探望翁姑并帮忙做家事。男性妻家的关系通常较自己的原生家庭疏离,虽然对妻子的父母(岳丈岳母)也要有一定的照顾,但传统上只需要抽空探望,到妻子娘家通常也会被视为客人

辈份关系

长辈

  • 家翁、家官、家公公公老爷:丈夫的父亲。
  • 家婆、家娘、家姑婆婆奶奶:丈夫的母亲。
  • 岳父岳丈、丈人老、丈人外父老丈人:妻子的父亲。
  • 岳母丈母娘外母、丈人哀、老丈母:妻子的母亲。
  • 继父:生母的再婚配偶(但继父若收养继子女则变为养父,转为拟制血亲)。
  • 继母:生父的再婚配偶(但继母若收养继子女则变为养母,转为拟制血亲)。

平辈

  • 妯娌兄弟妻子间的亲属关系,一般不作为互相间的称呼,而是仅作为对外人介绍亲属关系时的特定用语,或用作合称。
    • 现代标准汉语妯娌拼音zhóulǐ注音ㄓㄡˊ ㄌㄧˇ)。
    • 闽南语称妯娌为同姒仔(tâng-sāi-á)[2]
    • 古汉语妯娌间称谓,大媳妇称小媳妇为娣妇,小媳妇谓大媳妇为姒妇
    • 在中国,由于近2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年轻一辈之间已经基本很少出现妯娌关系了,相对应的称谓也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年长一辈的妯娌,则往往根据孩子的关系互相称呼,如(孩子)他大娘(孩子)他婶婶等;或是直接依据二者丈夫的长幼,弟弟的妻子与丈夫一起称丈夫哥哥的妻子为嫂子,哥哥的妻子则直接以名字称呼丈夫弟弟的妻子。
      • 在中国台湾省,妯娌之间互称,依据丈夫的长幼次序,哥哥的妻子可以直呼弟弟的妻子的名字,弟弟的妻子则与丈夫一起称呼丈夫哥哥的妻子为阿嫂大嫂;对外人介绍亲属关系时,则介绍丈夫哥哥的妻子为阿嫂大姆仔,介绍丈夫弟弟的妻子为小婶仔
  • 娅婿[3]: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俗称连襟[4]联襟襟兄弟连袂连桥
    • 闽南语称娅婿为大小连仔或者同门仔
    • 俗语也把与同一名女子先后或同时产生肉体关系的多个男子称为连襟,此时有谐谑的意味,略含贬义。
  • 姐夫:姐姐的丈夫。
  • 妹夫妹婿:妹妹的丈夫。
  • 姨姐姨妹:妻子的姊妹,可用于称呼,较正式。
    • 大陆口语在互相称呼时,一般随妻子按排行称呼妻子的姐姐作大姐二姐依次不等,对妻子的妹妹则直接以名字相称。
    • 大陆口语对姨妹更通俗的说法是小姨子。由于姐妹二人中的姐姐与一名男子结婚而产生的关系,对于妹妹和这名男子而言,一般解释为小姨子和姐夫的关系,其男子为姐夫,姐妹中的妹妹为小姨子;作称呼时有轻佻或轻微的贬义,通常不会有人当面称呼姨妹为小姨子,但是在对别人描述自己的亲属关系时,通常并没有任何特殊感情色彩,可以无虑地使用。
  • 嫂子:兄长的妻子。
  • 弟妇弟媳弟妹:弟弟的妻子。
  • 大姑子小姑子:不同于的其他多种解释,此处大小姑子专指丈夫的姊妹。一名女子与一名男子结婚后,该男子的姐妹与该女子即为姑嫂关系(此处的不以长幼论,仅是一种关系的描述)。对于一名女子而言,其丈夫的姐姐即为大姑子,丈夫的妹妹为小姑子;在进行称呼时,各地有多种习俗,通常可以称呼大姑子为大姑姐、或者跟随丈夫按排行称之为大姐二姐等,对小姑子则可直接以名字称呼。
  • 大舅子小舅子:不同于的其他多种解释,此处大小舅子专指妻子的兄弟。一名男子与一名女子结婚后,该女子的兄弟与该男子即为郎舅关系。男子通常称妻子的哥哥为大舅子,称妻子的弟弟为小舅子。
  • 大伯子小叔子:不同于的其他多种解释,此处专指丈夫的兄长和弟弟。一名女子与一名男子结婚后,女子称呼丈夫的兄长为大伯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叔子

后辈

  • 儿媳:儿子的妻子。
  • 女婿:女儿的丈夫。
  • 继子继女:配偶的先前婚姻所生子女(但继子女若被继父母收养则变为养子女,转为拟制血亲)。

参考文献

  1. 高, 凤仙. 亲属法理论与实务. 台北市: 五南图书. 2013: 9. ISBN 978-957-11-7263-7. 
  2. 同姒仔.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1 [2015-02-05]. 
  3. 娅婿,汉典
  4. 连襟,汉典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