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卢照邻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
卢照邻的画像,出自清代画家上官周创作的
古代名人画像集《晚笑堂画传
益州新都县尉
升之
幽忧子
氏族范阳卢氏
籍贯幽州范阳(属今河北涿县
出生634年?
逝世689年
著作
《卢升之集》七卷、《幽忧子集》七卷

卢照邻(634年?—689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诗人,后因久病厌世,投水死。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生平简介

卢照邻出自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世孙,后燕营丘郡太守卢偃的九世孙,北齐幽州大中正卢旦的曾孙,隋朝龙山新宁二县县令卢子元的孙子,唐朝江都临颍卢仁朂的儿子,有卢照乘、卢照己、卢照容等八个兄弟[1]。卢照邻幼时非常聪明,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早期担任邓王府典签[2],获得邓王李裕赏识,李裕曾说:“此吾之相如也。”龙朔元年(661年)卢照邻入蜀,与乔师望有交游,乾封元年(666年)至咸亨二年(671年)任益州新都县(今四川成都一带)县尉。离蜀后,寓居洛阳。曾因“横事被拘”下狱,后为友人所救得免。[3]

卢照邻在益州新都尉任上染患麻风病[4],不得不辞职北归,从此“羸卧不起,行已十年”[5]咸亨四年(673年),在长安养病[6],名医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但孙思邈认为卢照邻的病是“郁怒所致,无法根治”。后由长安转居太白山。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病情加重,又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7]。他在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著《五悲文》以自明[8],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垂拱四年(688年)作《释疾文》,不久后投颍水自杀[9]

卢照邻擅长诗歌及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评价道:“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10]。其代表作为七言长诗《长安古意》,诗中有句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著有《卢昇之集》七卷和《幽忧子集》七卷[11],《全唐诗》收其诗两卷。两《唐书》虽有传,但叙之过简,其生平事迹多难考定。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参考资料

  1. 胡可先. 新出土《卢照己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8, (2): 67–74. 
  2.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3. 卢照邻:《穷鱼赋并序》
  4. 新唐书》本传:“疾甚,足挛,一手又废。”
  5. 卢照邻《释疾文》中自述:“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6. 卢照邻《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
  7. 新唐书》本传:“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辄出,由是疾益甚”。
  8. 新唐书》本传
  9.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推知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卢曾说到“后封嵩山”及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四十,享年约六十岁。《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汇评》记:“约630–约680年后”;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637年,即贞观十一年,但无证据;1957年刘开扬在《初唐四杰及其诗》一文中考证出卢照邻的生年为贞观九年(635年);傅璇琮《卢照邻杨炯简谱》定为630年前后;任国绪《卢照邻诗文系年及生平行迹》定为贞观八年(634年)。
  10. 唐音癸签
  11.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称卢有文集二十卷。
初唐四杰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