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春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十六国春秋》是记载五胡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北魏崔鸿撰写。

经过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1]。正始三年(506年),《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鸿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访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年),终于全书写毕。《十六国春秋》成书一百卷,“五胡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但本书虽然完成,却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其子崔子元将《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特点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2],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采用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观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刘知几评价,“(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3]。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4]

缺点

《十六国春秋》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如“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以为改在元年;明元永兴二年,慕容超禽于广固,鸿又以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5]

刻本流传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6]此书在北宋中期已经残缺不全[7][8][9],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10],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明代屠乔孙项琳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被清人斥为伪书[11],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汉魏丛书》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纪念。[12]清朝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并有考证工作,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

国名 卷数 人物
前赵 10 刘渊(1卷),刘和(1卷),刘聪上、中、下(3卷)
后赵 12 石勒上、中、下(3卷),石弘(1卷)
前燕 10 慕容廆慕容皝上、下(2卷)
前秦 10 苻洪苻健苻生苻坚上、中、下(3卷),苻丕
后燕 10 慕容垂上、中、下(3卷)、慕容宝(1卷),慕容盛(1卷)
后秦 10 姚弋仲(1卷)、姚襄(1卷)、姚苌(1卷),姚兴上、中、下(3卷)
南燕 3 慕容德(1卷),慕容超(1卷),慕容锺等20人(1卷)
4 赫连勃勃(1卷),赫连昌(1卷),赫连定(1卷),胡义周等8人(1卷)
前凉 6 张轨(1卷),张寔张茂(1卷),张骏(1卷)
5 李特(1卷),李流李雄(1卷),李班李期李寿李势(1卷)
后凉 4 吕光(1卷),吕绍(1卷),吕纂(1卷)
西秦 6 乞伏国仁乞伏乾归(1卷)
南凉 3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1卷),秃发傉檀(1卷),秃发文支等11人(1卷)
西凉 3 李暠(1卷),李歆(1卷),李恂等8人(1卷)
北凉 4 沮渠蒙逊(1卷),沮渠茂虔沮渠牧犍(1卷)
北燕 3 冯跋(1卷),冯弘(1卷),冯素弗等14人(1卷)

注:据明辑本

国名 卷数 人物
前赵录(10卷) 卷001 刘渊
卷002 刘渊(江都王延年长乐王洋上郡王儁李景年),子
卷003 刘聪聪后呼延氏卜珝郭默刘聪小刘后刘殷刘翌张寔刘聪大刘后
卷004 刘聪(段凯
卷005 刘聪,子王延陈元达
卷006 刘曜郭汜游子远
卷007 刘曜(曜后羊氏
卷008 刘曜(陈安刘胤台产献烈皇后刘氏
卷009 王弥张嵩),王广崔游范隆董景道
卷010 王育韦忠刘敏元杜育乔智明梁纬辛氏陕妇人冷道相里览
后赵录(12卷) 卷011 石勒张弥
卷012 石勒
卷013 石勒(邴辅孟卓
卷014 石勒(张跃张进
卷015 石勒(徐光),石弘石勒刘皇后赵明),张宝
卷016 石虎张季解飞石虎郑皇后石虎杜皇后桃豹
卷017 石虎
卷018 石虎
卷019 石虎,子张才
卷020 石闵王谟
卷021 支雄张谧张楼魏豹申录续咸韦𫍲裴宪傅畅石朴卢谌崔悦),刘群
卷022 杨轲辛谧佛图澄麻襦单道开素和明
前燕录(8卷) 卷023 慕容廆刘赞),裴嶷高瞻
卷024 慕容皝
卷025 慕容皝,慕容翰阳裕
卷026 慕容儁高商张悕
卷027 慕容儁,韩恒李产(子),侯青库官泥
卷028 慕容𬀩慕容恪阳骛
卷029 慕容𬀩,皇甫真
卷030 吐谷浑吐延叶延辟奚),成公都王欢公孙凤公孙永黄泓氾昭
前秦录(11卷) 卷031 苻洪苻健苻雄
卷032 苻生王堕
卷033 苻坚
卷034 苻坚
卷035 苻坚
卷036 苻坚
卷037 苻坚
卷038 苻坚(王堕苻融苻朗
卷039 苻丕索泮
卷040 苻登徐嵩
卷041 坚夫人张氏张忠石垣孟钦僧涉赵整王嘉韦逞母宋氏窦滔妻苏氏
后燕录(7卷) 卷042 慕容垂
卷043 慕容垂
卷044 慕容垂
卷045 慕容宝
卷046 慕容盛
卷047 慕容熙慕容云
卷048 慕容凤垂段后赵秋封衡王高末那楼雷慕容白曜
后秦录(9卷) 卷049 姚弋仲姚襄
卷050 姚苌
卷051 姚兴
卷052 姚兴
卷053 姚兴
卷054 姚兴(尹纬
卷055 姚泓
卷056 姚泓
卷057 敛宪鸠摩罗什
南燕录(6卷) 卷058 慕容德
卷059 慕容德
卷060 慕容德
卷061 慕容超
卷062 慕容超
卷063 慕容锺封孚王鸾泠平段丰妻慕容氏
录(3卷) 卷064 赫连勃勃
卷065 赫连勃勃
卷066 赫连昌赫连定
前凉录(9卷) 卷067 张轨
卷068 张寔张茂
卷069 张骏
卷070 张骏
卷071 张重华子灵曜
卷072 张祚张玄靖
卷073 张天锡
卷074 郭荷宋纤氾腾辛𬘭弟理),张世度索袭索𬘘
卷075 张斌李弇祈嘉
录(5卷) 卷076 李特
卷077 李流李雄
卷078 李班李期
卷079 李寿李势
卷080 李庠龚壮谯秀许延妻杜氏
后凉录(4卷) 卷081 吕光
卷082 吕光
卷083 吕纂吕隆
卷084 吕宪妻苻氏郭黁
西秦录(4卷) 卷085 乞伏国仁
卷086 乞伏乾归
卷087 乞伏炽磐乞伏暮末
卷088 辛进丑门于弟武都氐),吐谷浑视连视罴乌纥堤树洛干
南凉录(3卷) 卷089 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
卷090 秃发傉檀
卷091 秃发傉檀,昙霍
西凉录(3卷) 卷092 李暠
卷093 李暠(刘昞
卷094 李歆(弟,子重耳,弟,翻子),暠后尹氏
北凉录(3卷) 卷095 沮渠蒙逊
卷096 沮渠蒙逊
卷097 沮渠茂虔(弟无讳安周,从弟唐儿天周,兄子万年),张谭
北燕录(3卷) 卷098 冯跋
卷099 冯跋
卷100 冯弘冯素弗

注:据清辑本

注释

  1. 《魏书》卷67《崔光传附崔鸿传》
  2. 史通·表历》
  3. 《史通》卷12《古今正史》
  4. 《廿二史札记》卷10《晋书》二
  5. 《北史·列传第三十二》
  6. 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说:“崔鸿《十六国春秋》既系明人所辑,不足据凭。惟《太平御览》中所录,尚属当日旧书。”
  7.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52称,“此书《隋志》一百卷,《唐志》一百二十卷,至《宋志》则无之,盖当五代及宋初而亡。”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13称,“考《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姚、陈、马三家书目,不载崔鸿《十六国春秋》,则鸿书失传久矣,……是宋人已无见此书者。”
  8. 晁公武说:“鸿书久不传于世,莫得而考焉”。马端临编《文献通考》,录晁氏之言。
  9. 南宋初孔传在著作《东家杂记》提到自己曾读过《十六国春秋》。明代杨升庵曾不经意地说道:“《容斋随笔》谓寒食禁火不由介推,其言似矣。近观《十六国春秋》,石勒下令,寒食不许禁火”(《升庵集》卷六十八)。有人据此以为十六国春秋在明代仍有流传。
  10. 全祖望论曰:“司马温公《通鉴》荟萃诸书,其记南北朝事,除晋、宋诸正史外,以崔氏《十六国春秋》、萧氏《三十国春秋》为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11. 全祖望云:“若以愚观之,则直近人撮合成书,驾托崔氏,并非宋时已有也……温公《通鉴考异》引鸿《年表》,则当是时《年表》必尚未失,而今本并无有。又(崔鸿)《本传》称,鸿书皆有赞序评论,在《通鉴》亦多引之,今本但取《通鉴》所引附注传尾,尚得谓非赝本邪!”又云:“若在崔氏,今本有同一事而三四见者,况其列传大都寥寥数行,不载生卒,不叙职官,东涂西抹,痕迹宛然,是不辨而自见者,古今无此史例也。”(《鲒埼亭集外编》卷43)
  12. 《藤阴杂记》卷7《西城上》

参考书目

  • 陈长琦、周群,〈《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