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姓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姓氏
 
百家姓》第489位
68: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69: 南宫
70:

佘姓(国语注音ㄕㄜˊ、汉语拼音shé、广州话拼音se4、潮州话拼音sia5)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89位。

起源

根据“简氏中华宗亲总会”文献表明,传佘姓为夏禹第三子罕的后代。禹妻涂山女生三子,[1]长曰启,次曰窣,三曰罕。罕就地受封于涂,封余庆王,罕传位于子余昶,以国为氏,即姓余氏,其子孙遂以余为姓。涂山 今作涂山,古无涂字皆作涂,与余字古音同部,去水旁作余故为余姓由来但此说法未得学界确切考证仅为有此一说。

后发展记于张澍《姓氏五书》中:“古有余与余,余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表明佘姓为余姓转来[2],佘余两姓同源,这一说法有较多考证支持,《姓氏寻根》上追溯也显示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明朝杨慎也做过考证佘与余之关联,余姓在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初年(公元307年后)因石勒之乱避居睦州今浙江建德,淳安等地。《姓苑》一书介绍的佘姓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但来源于南昌,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确实一度成了大姓似乎佐证了文献,至今上海著名的市区小山名为佘山

历史正式文献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朝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恰为为南昌人,也表明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姓苑》表明后续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再传播至江苏、湖南、广东,到了近代河南省的中南部也出现佘姓聚居区至今。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佘氏,姓苑出南昌,今新安有之,唐佘钦改为余。”此为另一说法余姓反而是来自佘姓,可能确有一派余姓来源为此而被王应麟所考,但可以确定的是余佘二姓渊源颇深,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余讽仕晋,因避讳改姓变余为佘,更姓名为佘顽为得姓始祖。佘顽之子,佘昭元字君章因镇守雁门关有功,封镇海大将军。故今之佘姓多发地:派衍涂山晋敕雁门,族盛铜陵。目前佘氏宗族庙堂上牌匾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由来,也是佘顽一派佘姓由来。

另有安徽《芜湖县水利文史资料汇编》记载,和县张家一族曾被大蛇所救,改姓佘姓的纪录。还有福建等地《佘氏族谱》记载东晋都尉余讽被明帝赐改余姓为佘、蒙古人折姓为避祸改佘等,以上皆显示佘姓人士由来多样,唐朝后曾有多处它姓改来。[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简氏中华宗亲总会總堂. [2019-07-24]. 
  2. 《姓氏五书》 - 余
  3. 佘姓宗族總站. [2019-07-24]. 

延伸阅读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