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Internet”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内地互联网
中国台湾网际网路
港澳互联网
马新互联网

互联网(英语:Internet)是指20世纪末期兴起电脑网络与电脑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系统。这些网络以一些标准的网络协议相连。它是由从地方到全球范围内几百万个私人、学术界、企业和政府的网络所构成,通过电子无线光纤网络技术等等一系列广泛的技术联系在一起。互联网承载范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比方说相互关系的超文本文件,还有万维网WWW)的应用、电子邮件通话,以及文件共享服务。

互联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目的是创建容错与电脑网络的通信[1]。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最初在1980年代作为区域学术和军事网络连接的骨干。1980年代,NSFNET成为新的骨干而得到资助,以及其他商业化扩展得到了私人资助,这导致了全世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许多不同网络的合并结成更大的网络[2]。到1990年代初,商业网络和企业之间的连接标志着向现代互联网的过渡[3]。尽管互联网在1980年代只被学术界广泛使用,但商业化的服务和技术,令其极快的融入了现代每个人的生活。

词汇区别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互联网是指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指利用TCP/IP通讯协定所创建的各种网络,是国际上最大的互联网,也称“国际互联网”。万维网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此定义下,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一项服务。不过多数民众并不区分两者,常常混用。

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分散网络排队论分组交换的研究。1960年,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出于冷战考虑创建的ARPANET引发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ARPANET的发展始于两个网络节点,由伦纳德·克莱因罗克带领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网络测量中心与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NLS系统两个节点之间连接。第三个节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第四个节点是犹他大学。到1971年底,已经有15个节点连接到ARPANET[4][5]。1973年6月,挪威地震数组所(NORSAR)连接到ARPANET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网络节点[6][7][8]

1974年,罗伯特·卡恩文顿·瑟夫提出TCP/IP,定义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他们在2004年也因此获得图灵奖[9][10])。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了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与学术机构之间互联基于TCP/IP技术的骨干网络NSFNET,速度由最初的56kbit/s,接着为T1(1.5Mbit/s),最后发展至T3(45Mbit/s)[11]。NSFNET于1988至1989年扩展到欧洲、澳大利亞、新西兰和日本的学术和研究组织[12][13][14][15]。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于1989年在美国和澳大利亞成立[16]。ARPANET于1990年退役[17]

NSFNET T3骨干网,1992年

1989年中期,MCI Mail和CompuServe与互联网创建连接,并且向50万大众提供电子邮件服务[18]。1990年3月,康奈尔大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之间架设NSFNET和欧洲之间的第一条高速T1(1.5Mbit/s)连接[19]。六个月后,蒂姆·伯纳斯-李编写第一个网页浏览器[20]。到1990年圣诞节,蒂姆·伯纳斯-李创建运行万维网所需的所有工具: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第一个网页浏览器、第一个网页服务器[22]和第一个网站[23]。到1995年,NSFNET退役时,互联网在美国已完全商业化,从而解除最后的商业流量限制[24]

互联网的成功,可从“Internet”这个术语的大、小写分化窥知一二。最初,互联网一词代表那些使用IP协议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已引申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再局限于IP网络。于是以小写的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小写字母)为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而大写的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大写字母)专指前身为ARPANET,后使用IP协议将各种实体网络链接成此单一逻辑网络。大写的互联网是小写互联网的其中一种形式,反过来却不然。[25]2002年起,有学者开始提议将“internet”一词用小写表示,理由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失去专有的意义;2016年,美联社认为“互联网”已和“电话”一样成为一件一般的事物,不具有专属商标的意义,于是开始在其格式手册中规定“internet”和“web”一词全部小写,纽约时报也随后跟进,[26]但同时亦有媒体提出不同意见[27]

连接技术

21世纪家用光纤调制解调器

任何需要使用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带宽由最初的14.4Kbps发展到目前的100Mbps甚至1Gbps带宽,接入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电话拨号方式,发展成现在多样的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接入终端也开始朝向移动设备发展。并且更新更快的接入方式仍在继续地被研究和开发。

架构

最顶层的是一些应用层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一些用于通用应用的数据报结构,包括FTPHTTP等。中间层是UDP协议TCP协议,它们用于控制数据流的传输。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协议,仅为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提供简单的接口。而TCP协议则具有高的可靠性,通过为数据报加入额外信息,并提供重发机制,它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包、没有冗余包以及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对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可以选择TCP协议;而相反,对于性能优先考虑的应用如流媒体等,则可以选择UDP协议。

最底层的是互联网协议,是用于报文交换网络的一种面向数据的协议,这一协议定义了数据包在网际传送时的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这一版本中用32位定义IP地址,尽管地址总数达到43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今全球网络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IPv6版本应运而生。在IPv6版本中,IP地址共有128位,“几乎可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v6地址”。IPv6目前并没有普及,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不支持IPv6协议的连接。但是,可以预见,将来在IPv6的帮助下,任何家用电器都有可能连入互联网。

服务

互联网承载着众多应用程序和服务,包括万维网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移动应用程序多人电子游戏互联网通话文件分享流媒体服务等。提供这些服务的大多数服务器托管于数据中心,并且通过高性能的内容分发网络访问。

万维网

CERN蒂姆·伯纳斯-李使用的NeXT工作站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网页服务器,并运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

万维网文件图片多媒体和其他资源的全球集合,在逻辑上通过超链接互相连接,并使用统一资源标志符标识,统一资源标志符提供了一个全球命名标识系统,象征性地标识服务、网页服务器、数据库以及提供的文件和资源。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万维网的主要访问协议,万维网的服务使用HTTP在软件系统之间进行通信和资料传输[28]

万维网浏览器软件,例如︰微软Internet ExplorerEdgeMozilla FirefoxOpera苹果公司SafariGoogle Chrome,能让用户通过嵌入文件的超链接在网页与另一网页之间导览,这些文件包括图形、音效、文字、视频、多媒体和交互式内容,相较于印刷媒体、书籍、百科全书和传统图书馆,用户更容易和即时访问大量多样的信息,万维网对于互联网的普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9]

通信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重要的通信服务。这项类似于邮寄信件或备忘录的方式发送电子文字消息的概念已早于互联网的诞生之前[30][31]。图片、文件和其他资料以电子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电子邮件可以发送多个电子邮件地址

文件传输

文件分享是互联网传输大量数据的一个例子,通过上传至网站或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器上以供他人下载。除此之外,也可以置于共享位置或文件服务器供其他人使用。

互联网安全

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全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不全是正面的影响,并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是通过互联网使用和散发的软件,包括在人为协助下复制的电脑病毒,自我复制的电脑蠕虫拒绝服务攻击软件,勒索软件僵尸网络以及搜集用户活动和键入信息的间谍软件,通常这些行为足以构成网络犯罪

监控

在美国,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为首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最高机密等级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可监听美国本土以外的用户、或任何与国外通信的美国公民。参与此计划的前中情局(CIA)雇员斯诺登在2013年5月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并将此计划公诸于世,然后于2013年6月6日,在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32]

普及率

截至2020年6月,全球约有48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是62%。 [33] [34]

截至2011年,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或城市为冰岛(97.8%);第二至第五位分别是挪威(97.2%)、瑞典(92.9%),福克兰群岛(92.4%)及卢森堡(91.4%)。[35]

2006年时,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底,宽带上网(Broadband)普及率的前五名分别为冰岛(26.7%)、韩国(25.4%)、荷兰(25.3%)、丹麦(25.0%),以及瑞士(23.1%)。而美国在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排名第1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9年2月发表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达8.29亿人,为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36]

注释

  1. "IPTO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 , The Living Internet, Bill Stewart (ed), January 2000.
  2. "Internet History – One Page Summary" , The Living Internet, Bill Stewart (ed), January 2000.
  3. "So, who really did invent the Internet?" , Ian Peter, The Internet History Project, 2004. Retrieved 27 June 2014.
  4. Hafner, Katie. Where Wizards Stay Up Late: The Origins Of The Internet. Simon & Schuster. 1998. ISBN 978-0-684-83267-8. 
  5. Hauben, Ronda. From the ARPANET to the Internet. 2001 [2009-05-28]. 
  6. NORSAR and the Internet. NORSAR. [2020-01-05]. 
  7. "#3 1982: the ARPANET community grows" in 40 maps that explain the internet , Timothy B. Lee, Vox Conversations, 2 June 2014. Retrieved 27 June 2014.
  8. Kirstein, Peter T. Early experiences with the ARPANET and Internet in the UK.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ystems and Networks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6-04-13] ; Cade Metz. How the Queen of England Beat Everyone to the Internet. Wired Magazine. 2012-12-25 [2014-06-27]. 
  9. Vinton (“Vint”) Gray Cerf. ACM. 2005-02-16 [2013-12-07]. 
  10. Robert (“Bob”) Elliot Kahn. ACM. 2005-02-16 [2013-12-07]. 
  11. NSFNET: A Partnership for High-Speed Networking, Final Report 1987–1995, Karen D. Frazer, Merit Network, Inc., 1995
  12. Ben Segal. A Short History of Internet Protocols at CERN. 1995 [2020-01-05]. 
  13. Réseaux IP Européens (RIPE)
  14. Internet History in Asia. 16th APAN Meetings/Advanced Network Conference in Busan. [2005-12-25]. 
  15. The History of NORDUnet (PDF). [2021-01-15]. 
  16. Clarke, Roger. Origins and Nature of the Internet in Australia. [2014-01-21]. 
  17. Zakon, Robert. Template:Cite IETF/refanchor. IETF. 1997-11: p. 8 [2020-12-02]. 
  18. Inc, InfoWorld Media Group. InfoWorld. InfoWorld Media Group, Inc. 1989-09-25 –通过Google Books. 
  19. Ftp.cuhk.edu.hk
  20. Berners-Lee, Tim. The WorldWideWeb browser.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2010-07-23]. 
  21. Berners-Lee, Tim. The Original HTTP as defined in 1991. W3C.org. [2020-01-05]. 
  22. The website of the world's first-ever web server. info.cern.ch. [2020-01-05]. 
  23. Tim Berners-Lee. Confirming The Exact Location Where the Web Was Invented. [2020-01-05]. 
  24. Harris, Susan R.; Gerich, Elise. Retiring the NSFNET Backbone Service: Chronicling the End of an Era. ConneXions. 1996-04, 10 (4) [2020-01-05]. 
  25. L Parziale. IBM Redbooks. 2006: pg3, 13.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6. 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 guide will no longer capitalize 'internet'. The Verge. 2016-04-02 [2016-07-19]. 
  27. The AP Stylebook Will No Longer Capitalize Internet. What a Shame.. Slate. 2016-04-03 [2016-07-19]. 
  2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net and the World Wide Web. Webopedia.com. QuinStreet Inc. 2010-06-24 [2014-05-01]. 
  29. Internet legal definition of Internet. West'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aw, edition 2. Free Online Law Dictionary. 2009-07-15 [2008-11-25]. 
  30. Ron Brown, Fax invades the mail market, New Scientist , Vol. 56, No. 817 (Oct., 26, 1972), pp. 218–21.
  31. Herbert P. Luckett, What's News: Electronic-mail delivery gets started, Popular Science , Vol. 202, No. 3 (March 1973); page 85
  32. Greenwald, Glenn; Ewen MacAskill. Edward Snowden: the whistleblower behind revelations of NSA surveillance. The Guardian (Hong Kong: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3-06-09 [2013-06-09]. 
  33. Internet Growth Stats 1995-2019. Internetworldstats.com. [2019-04-25]. 
  34. Internet Wotld Stats. Internetworldstats.com. [2019-04-25]. 
  35. TOP 50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nternetworldstats.com. [2013-12-07]. 
  36.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2019-02 [2019-04-25]. 

参考文献

  • 网络化生存,乔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5074-0930-7
  • Richard J. Smith, Mark Gibbs, Paul McFedries 著,毛伟、张文涛 译,Internet漫游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 ISBN 978-7-115-06663-3
  • 世界是平的汤马斯·佛里曼 著,2005年出版. ISBN 978-986-80180-9-9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