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于禁
左将军
于禁
益寿亭侯
国家东汉→汉中王军队(即后来的蜀汉)→江东集团(即后来的东吴)→曹魏
主君鲍信曹操→刘备→孙权曹丕
文则
职官虎威将军→左将军→安远将军
封爵益寿亭侯
籍贯东汉泰山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南)人
出生
逝世221年
谥号厉侯

于禁(184年前—221年),文则泰山钜平(今中国山东省泰安)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将领,为将以坚毅而稳重著称,对待部下严厉,对昔日旧友亦不因私忘公,曾泪斩泰山寇昌豨五子良将中最受曹操器重,早年攻吕布,破袁术,御张绣,拒袁绍、征刘备等,战功赫赫。淯水之难,唯有于禁能安定局面,让曹军重整旗鼓,因此曹操以“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肯定于禁的能力与功劳。

然而在樊城之战中因遭水灾所困, 使于禁和他率领的军队处于劣势,且为了让将士得以生还等原因,最终率领七军向关羽投降,不久关羽因收留于禁,使粮食短缺,给了早已对蜀汉怀恨在心的东吴间接攻击的理由,后来曹魏和东吴达成同盟,东吴派陆逊、吕蒙率兵偷袭荆州,关羽兵败麦城,于禁则以俘虏身份落入东吴手中。归魏后遭到魏文帝曹丕以壁画嘲讽投降之事,于禁羞惭怨恨,终病发而亡,逝世后谥曰厉侯。后北宋诗人孔平仲作《于将军》诗,叹“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

生平

早年生活

于禁原籍东汉南山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南)。黄巾军初起时,大将军何进派遣骑都尉鲍信,归还泰山招募兵众,得千余人,泰山人于禁在这时前往依附跟从。鲍信引军回到成皋时,何进已因宫中生变而被杀害。其后董卓专权,鲍信劝袁绍暗杀董卓,袁绍畏惧董卓不从其计,于是鲍信引军回到故乡泰山,招募兵众二万人,战马七百匹,辎重五千余乘。这年曹操亦起义兵于己吾,于是鲍信与弟鲍韬引军响应曹操,同讨董卓。后曹操为东郡太守,表奏鲍信为济北相。[1][2]

初平三年夏(192年),青州黄巾余党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县。兖州刺史刘岱欲出兵攻击,济北相鲍信进谏劝阻不果,刘岱与青州黄巾交战,阵亡。[3]兖州名士陈宫与鲍信等表奏曹操领兖州,这时于禁与其党羽一同前往,被任命为都伯[4],隶属将军王朗[5]

将军王朗对于禁才能感到惊讶,推荐给曹操说于禁的才能足以任为大将军。曹操召见于禁与他谈话,任命于禁为司马。当时袁绍与袁术不和,袁术与公孙瓒、陶谦等相连,袁绍又与曹操相连。徐州牧陶谦屯兵于曹操东郡领地发干[6],于是曹操命于禁领兵前往徐州,攻打广戚繇[7],攻破了县城,任命于禁为陷阵都尉。[8]

屡立战功

兴平元年(194年),于禁跟从曹操攻打吕布濮阳,于禁独自率军攻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击破吕布部将高雅于须昌。次年(195年),围攻张超雍丘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随曹操征讨黄巾贼刘辟黄邵等,屯兵于版梁,期间贼将黄邵等夜袭曹操营寨,于禁率领部下军迎击,斩杀刘辟、黄邵等人,并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9]

建安二年(197年)九月,袁术侵袭陈国,于禁随曹操东征,围桥蕤等于苦,斩杀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袁术军四将于[10][11]

淯水之难

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12],于禁随曹操至宛,张绣投降,但再度反叛,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唯独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一些战友虽然战死了,于禁也不允许散乱。还没有退回曹军大本营,于禁路上发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一问之下原来是青州兵在打家劫舍。青州兵原为曹操先前收留的黄巾贼[13],曹操对他们很宽容,因此经常放肆乘机抢劫。于禁一听大怒[14],便追讨这些同属曹营的青州兵,“数之以罪”。但有些青州兵不甘,便逃回曹营打小报告,诬告于禁也造反。有人劝于禁首先向曹操处报备[15],但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于是于禁先筑好了濠沟以防敌人进攻,然后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释。曹操听了,认为于禁的做法很对,当众说:“当时敌人来攻,相当混乱,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真是好将领的榜样啊!”并封于禁为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破张绣于。后擒吕布于下邳。次年(199年)夏四月,与史涣徐晃曹仁乐进攻破张杨旧部眭固于射犬。[16]

夺朱灵兵权

官渡之战时,朱灵不愿出兵攻打旧主袁绍,引起了曹操的憎恶,想解除他的兵权。于是派威名显赫的于禁率数十骑兵,带着敕令,前往朱灵的营中夺其兵权。朱灵及其部下都不敢擅动,于是朱灵便成为于禁的麾下部将。[17]

北拒袁绍 南征刘备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与袁绍初次交锋,于禁愿做前哨,曹操让于禁守延津以拒袁绍。[18][19]

次年(200年)正月,刘备在徐州叛变,曹操征讨。袁绍与于禁交战,但久攻不下,于禁成功为曹操争取时间[20]。后与乐进等领步骑五千击袁绍别营,降袁绍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又从原武县去击破袁绍别营于杜氏津,迁裨将军[21]

八月[22],随曹操据守官渡与袁绍以土山相对,袁绍令士兵向曹操营地放箭,死伤甚多,士兵惧怕。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激励士气,后袁绍败,于禁迁偏将军

建安七年(202年)[23],作为夏侯惇的副将去攻打刘备,反被刘备用火攻和伏兵之计所败,所幸被留在后方的李典及时救援,成功撤退。[24]

泪斩旧友 以明军法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二度反叛[25],曹操正屯兵淳于讨伐海盗[26],就派遣于禁征讨。于禁与臧霸[27]攻之,不克,曹操再派夏侯渊助阵[28]。最终昌豨承受不住,又与于禁是旧交,便向其投降。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让曹操处置,于禁却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吗!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就自行将昌豨陨涕斩杀。曹操听说后叹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是命运啊!”而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乐进,与张辽三人,于禁因此拜为虎威将军

赤壁前夕

207年,从伐乌桓,在白狼山遭遇而战,曹军发现乌桓军无序,曹操立即命令曹纯张辽率兵冲锋,张辽兵分三路,徐晃、于禁、许褚各领一路。击败乌桓。

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的颍川郡。虽然三人都驻扎在不同的县内,但彼此不和,曹操于是命赵俨参三军军事,事事都有训喻,令到三人和睦。后于禁与张辽作为督军赵俨护送的七军之一参与了赤壁之战[29]

迁左将军 假节钺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在灊县、六县一带造反,曹操派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而张辽则督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梅成向于禁诈降,于禁便即带着梅成班师。然而梅成却乘隙出走,率众会合陈兰军,两军更逃进灊山中最险要的天柱山依山防守。张辽与之对峙,期间军粮供给不足,于禁却负责补充,从主动转为被动[30],而臧霸则负责对抗孙权派来的大将韩当[31],终让张辽完成战果。战后于禁增加食邑200户,加上之前的有1200户之数。[30]

建安廿一年(216年),于禁迁左将军[32]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是五子良将乃至曹操时期唯一拥有假节钺的将领。

水淹七军 率兵投降

参见:樊城之战

建安廿四年(219年),关羽樊城,曹操遣于禁救援曹仁,时逢秋季,正巧下着连夜大雨,以致汉水暴涨,水淹七军皆全没[33]。于禁和约三万兵马[34]登高坡望水[35],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被迫率众[36]向关羽投降,后被关押在荆州江陵[34],但唯独庞德[37]宁死不降而被关羽处斩。[38]据《吕蒙传》载,关羽由于收留于禁等人,造成军粮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关羽不得已“擅取湘关米”,间接给了孙权讨伐的理由。[39]

俘虏之身 晚年受辱

后来关羽被孙权击破,于禁先前为关羽所擒获,囚禁在城中,孙权前往将于禁释放,请与于禁见面。有一天,孙权乘马外出,引领于禁同行,虞翻呵责于禁说:“你这种降虏,竟敢与我的主公并马以行吗!?”欲鞭打于禁,被孙权呵止。后孙权在楼船会群臣共饮,于禁闻乐声流涕,虞翻又说:“你想以虚情假意来求得脱身吗?”孙权为于禁感到怅然不平。[40]

后来孙权与魏国议和,孙权想让于禁北归,虞翻再进谏说:“于禁败了国家数万军士,身为俘虏,又不能死。魏国军政练达,于禁之一人,无足轻重,见于禁之还将必疑而疏之。还之对我方虽无损失,有如放过一个盗贼,不如斩了于禁以明令于三军,彰显忠义让为臣者不应有二心。”孙权不听其言。群臣欢送于禁,虞翻对于禁说:“阁下不要以为东吴没有人材,只是我的谋略没被采用罢了。”于禁虽为虞翻所厌恶,还是盛叹虞翻,魏文帝曹丕常为虞翻设虚坐。[41]

北还魏国 惭恚病薨

黄初二年(221年)秋八月[42],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带病[43]回魏国之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憔悴,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又赐他曹操用过的赤绂和远游冠,而后曹丕让于禁先拜谒曹操陵墓后才去遣使孙权,于禁去到高陵,见到的却是曹丕预先命人画好的关羽战克、庞德宁死不屈、自己却屈膝乞降之状的壁画后,终于羞愤病逝[44],儿子于圭嗣爵益寿亭侯。

谥号厉侯,厉字带有灾祸的意味[45]。《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认为曹丕既有理由杀他,又有理由治其罪,却偏偏选择用画像侮辱他,批评曹丕此举不是一个君主应当的行为。

评价

  •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46]。”“是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
  • 曹操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 曹操表乐进、于禁、张辽:“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此句指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此句指乐进),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 其中的“自援枹鼓,手不知倦”指于禁为人儒雅,常读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指其执法严,亲士卒。
  • 曹操哀叹:“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
  • 蒋济司马懿:“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志十四·蒋济传》)
  • 虞翻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
  • 曹丕:
    • “昔荀林父败绩于邲,孟明丧师于殽[47]不替,使复其位。其后晋获狄土,秦霸西戎,区区小国,犹尚若斯,而况万乘乎?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制复于禁等官》[48]);
    • “昔汉高(刘邦)脱衣以衣韩信,光武(刘秀)解绶以带李忠,诚皆人主当时贵敬功劳勤心之至也。封赐将军以魏王时所珮朱韨及远游冠[49]。”(《与于禁诏》)
  • 裴松之:“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 陈叔宝:“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50]
  • 司马光:“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 郝经议曰[51]:“张辽、徐晃诸将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於操,终为勇而无义。”
  • 李贽:“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
  • 王歆:“世无百战百胜将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然虽比类荀林父、孟明视,虽败而国家不替,然未闻其腆颜降敌也。使二子降楚归晋,吾恐不得死所也。禁为国家宿将,以威慑众,能治乱伍,亦当时之杰,惜乎为德不终。既为羽禽,复为吴得,送诣文帝,如此辗转,禁未羞死,独登高陵而突然惭恚发病乎?文帝所为亦过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然大有为王仲宣作驴鸣之味,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

艺术形象

后人题诗

《于将军》—(北宋孔平仲[52]

长安遣兵百胜强,意气何有汉中王
七军之心俱猛鸷,虎兕插羽将翱翔。
睥睨荆益可席卷,白帝城高如堵墙。
秣马蓐食朝欲战,雷声殷殷山之阳。
沉阴苦雨十余日,汉水溢出高腾骧。
苍黄不暇治步伍,攀缘蹙踏半死伤。
计穷岂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
鼍鸣鱼跃尚恐惧,万一敌至谁敢当。
遥观大船载旗鼓,闻说乃是关云长
蒙冲直绕长堤下,劲弩强弓无敌者。
虽有铁骑何所施,排空白浪如奔马。
将军拱手就絷缚,咋舌无声面深赭。
捷书一日到锦城,只轮不返皆西行。
将军畴昔负朋友,若此昌豨犹得生。
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惟功名。
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
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
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
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

三国演义

于禁在《演义》中,是弓马兼备的将军,大体与史实无差。除了多出奉曹操之命成功追杀刘琮母子[53],以及在樊城之战中,被刻画成怕被邀功的奸臣将领。

  • 于禁曾先后与五虎将张飞马超单挑,但都不到十回而败。
    •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刘备救援陶谦的时候,于禁大吼一声“何处狂徒,往那里去”后与张飞单挑,两马相交,战到数合。刘备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不敌而败走。
    •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在潼关之战中与马超单挑,打到八九回就被马超打败。
  •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斩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后来命于禁和毛玠二人为赤壁之战的水军都督。
  • 樊城之战的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乞降,以衬托庞德不降被斩的气节。及后到〈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于禁回国后,被曹丕以壁画讽刺,不堪羞愤而病死。

罗贯中更有诗曰: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影视形象

动漫游戏

相关人物

  • 鲍信,济北相。青州黄巾入兖州,杀刺史刘岱,鲍信招募人众,于禁前往附从。
  • 王朗,曹操麾下将军。在曹魏领兖州时,王朗向曹操推荐于禁,称赞他有当大将军之才。
  • 朱灵,本为袁绍之将,官渡之战时,因拒绝曹操命令不肯攻击旧主袁绍,曹操于是派于禁夺取朱灵兵权。于禁率数十骑兵,带着敕令夺其兵权。朱灵及其部下都不敢擅动,从此朱灵成为于禁的麾下部将。
  • 昌豨,泰山寇。与于禁为故交,在投降曹操后,于官渡之战时又再次反叛,于禁与臧霸等前往征讨,遭到顽强抵抗。曹操再派夏侯渊增援,昌豨前往向故友于禁投降,于禁以曹操军法“围而后降者不赦”,含泪斩了昌豨,曹操事后为昌豨的死感到惋惜。
  • 虞翻,非常厌恶于禁,认为他败了数万魏军,生为俘虏,又不能死。劝孙权斩了于禁以明令于三军,彰显忠义让为臣者不应有二心。虞翻虽然厌恶于禁,于禁还是盛叹虞翻其人,魏文帝曹丕常为虞翻设虚坐。

注释

  1.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
  2. 《三国志·魏书·鲍勋传》引《魏书》曰:信父丹,官至少府侍中,世以儒雅显。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大将军何进辟拜骑都尉,遣归募兵,得千余人,还到成皋而进已遇害。信至京师,董卓亦始到。信知卓必为乱,劝袁绍袭卓,绍畏卓不敢发。语在绍传。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余乘。是岁,太祖始起兵于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太祖为东郡太守,表信为济北相。
  3.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鬬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4. 曹操《步战令》:“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5. 此将军王朗与会稽太守王朗非同一人
  6.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7. 本传作“广威”,据《后汉书·郡国志三》应为广戚县,故属沛,后改属彭城。
  8. 《于禁传》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威,拔之,拜陷阵都尉。
  9.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袭太祖营,禁帅麾下击破之,斩辟、邵等,尽降其众。
  10.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
  11.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从围桥蕤于苦,斩蕤等四将。
  12. 《三国志·魏武纪》有两个记载:‘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和‘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司马光《资治通鉴》作正月典韦护主后的事,《于禁传》则作讨伐袁术将桥蕤后的事。
  13. 引证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14. 原文: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
  15. 原文: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
  16. 《三国志》【〈魏武纪〉:(四年)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与涣、仁相遇犬城。】【〈魏志八·张杨传〉: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众也。】
  17.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太祖尝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18. 原文: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
  19. 《三国志·魏武纪》: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十二月,公军官渡。
  20. 《三国志·魏武纪》载“(曹)公还官渡,(袁)绍卒不出。”
  21. 原文: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绍别营于杜氏津,破之。
  22. 《魏武纪》: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
  23.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
  24. 《三国志·先主传》:(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魏志十八·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25. 第一次反叛由张辽劝阻,时为201年。
  26. 《三国志·魏武纪》: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邺。
  27. 《三国志·魏志卷十八/臧霸传》:又与于禁讨昌豨
  28. 《三国志·夏侯渊传》:昌狶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狶,降其十余屯,狶诣禁降。
  29. 《三国志·魏志二十三·赵俨传》: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30. 30.0 30.1 原文:辽等与兰相持,军食少,禁运粮前后相属,辽遂斩兰、成。增邑二百户,并前千二百户。
  31. 《三国志·臧霸传》
  32. 《三国志·蒋济传》载“大军南征还,以温恢为扬州刺史,济为别驾。……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等……”
  33. 《三国志·魏武纪》: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庞德传》: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
  34. 34.0 34.1 《吴主传》: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35. 按这里的文字描述,于禁当是驻扎在低洼处以拒关羽。
  36. 包括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资治通鉴·魏纪一》:初,吴王遣于禁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诣帝……
  37. 《庞德传》明文记载庞德已随曹仁征战,并非《三国演义》中于禁七军的先锋。
  38. 原文: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39.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40.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41.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引《吴书》曰:后权与魏和,欲遣禁还归北,翻复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权不听。群臣送禁,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
  42. 《三国志·魏文帝纪》
  43. 《晋书·宗室传》:时孙权称籓,请送任子,当遣前将军于禁还,久而不至。天子以问孚,孚曰:“先王设九服之制,诚以要荒难以德怀,不以诸夏礼责也。陛下承绪,远人率贡。权虽未送任子,于禁不至,犹宜以宽待之,畜养士马,以观其变。不可以嫌疑责让,恐伤怀远之义。自孙策至权,奕世相继,惟强与弱,不在一禁,禁之未至,当有他故耳。”后禁至,果以疾迟留,而任子竟不至。大军临江,责其违言,吴遂绝不贡献。
  44. 原文: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45. 《正义 谥法解》:杀戮无辜曰厉。程校《周书》:致戮无辜曰厉。《左传》隐公三年疏引:暴慢无亲曰厉。苏洵《谥法》:暴慢无礼曰厉。《独断 帝谥》:暴虐无亲曰厉。
  46. 此句为倒装句,真正句子是“然‘其’弗克终”
  47. 两者皆为春秋时人(前者为晋将、后者为秦将)
  48. 严可均在《全三国文》卷五中,定曹丕恢复于禁等官职的制的文书标题为《制复于禁等官》;下面的《与于禁诏》亦收录于此。
  49.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50. 陈书·卷九·列传第三·吴明彻
  51. 元·郝经《续后汉书》卷三十四《魏臣·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朱灵李典传》
  52. 钦定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 卷二十二》
  53.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参考文献

  • 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
  • 《三国志·魏志二十三·赵俨传》
  • 《三国志·吴志十二·虞翻传》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五》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 《资治通鉴·魏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