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19世纪前往北美洲兴建铁路的中国劳工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华埠

华人(古称汉人、唐人)移民史,指晚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华人向海外移民历史,海外华人指的是这时期或之后的华裔或华人,移民潮多集中在中法战争至清末和民国初期。虽然清朝以前可能有极 华人由于经商、逃难、宗教等原因流亡至海外,尤其是中国以南的东南亚,如越南之明乡人,成为当地之永久性人口,繁衍至今,亦有部分移民成为流动人口

康乾盛世时期,尤其是之后有大批人开始移居南海各国(参见: 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华人,并出现了后来的土生华人(唐番),据马六甲的碑文和家谱,土生华人的家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是中国人最早在海外定居的记载。[参 1]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有大量华工,因欧洲工业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当苦力

历史背景

早期的在华出生的海外华人,[注 1]在华都有直属亲戚及亲友,但一般上没有携眷的习惯,因此华人和当地民族或娘惹通婚为常事,以英属新加坡为例,1860年男女性别比差别为6:1;1901年为2.95;至1947年才降至1.21。[参 2]1947年以后,自然增长成为华人人口增长的主因,换言之,该地区已无需依赖外来中国移民的涌入和补充来维持华人人口的优势。[参 3]

假说(有争议)

商朝

秦朝

古文献记载

秦汉南北朝

唐宋

元明

清朝初中期

  • 康熙三十五年,广州长寿寺主持大仙,被越南顺化政府聘为国师。越南会安港有一条长3-4里的沿河街道,名为大唐街,街上福建人开的商店,鳞次栉比。越南风俗,贸易由妇女经营,因此华人到此,必先娶妻,方便贸易。顺化关夫子庙和闽会馆,尖碧萝有伏波将军庙。
  • 雍正中,河仙镇总兵(又作河仙,另又被称为“港口国”,即今越南坚江省莫玖(Mok Kui,即鄚玖,越南语:Mạc Cửu)是广东雷州人,改姓鄚,为该地统治者。莫玖传位子鄚琮(Mok tong,即鄚天赐越南语:Mạc Thiên Tứ),前后约一百年。
  • 乾隆年间华人罗芳伯在婆罗洲岛上(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世界第一个由华人所创立的“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国家元首称“大总制”。
  • 嘉庆年间广东嘉应显人叶来,流寓新加坡。嘉庆末年,柔佛王下令驱逐华人。柔佛华人推举叶来为首,率领众人战胜柔佛王;叶来更购买军械,遣人返国,纠集嘉应县及邻村族人万余,渡海到柔佛,血战八年,平定柔佛全境。其时槟榔屿华人,与土人冲突,叶来率众助战,三年平定槟榔屿。后叶来自量不敌英国势力,将此二地主权交与英国,自保土地所有权[参 28]
  • 1821年福建平和县大族吴福星,年二十只身南渡,来到北大年,初经营锡矿,后建立出入口商行,很多族人渡海投奔吴福星。1832年,北大年并入暹罗,吴福星之子吴万利被任命为第一任海关监督,整顿税务,深得百姓赞扬[参 29]

近现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国门被迫打开,加上航运也比古代提高了不少,华人人口开始较大规模地迁徙到世界各地。

东南亚

北美洲

  • 1840年-1870年欧洲人口贩子将厦门、香港等地70多万中国劳工“卖猪仔”到南美洲当苦力。同一时期约有200多万华人到美国和加拿大淘金[参 40]
  • 1868年,美国加州因开采金矿和修建铁路,须要大量中国劳工“黄竿佬”。美国和大清签订中美通商条约,其第五条定明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参 41]。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
  • 1877年古巴波多黎各有华侨43,811人,到十九世纪末,达到90,000人[参 42]
  • 1881年加拿大有华侨4,383人[参 43]
  • 19世纪末,到加拿大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有7-8万人[参 44]
  • 1890年美国有华侨107,475名,其中8,000人在东海岸,6,440余人在纽约,1,780余人在宾州,北至阿拉斯加也有华侨的踪迹。
  • 1899年夏威夷有华侨27,000人,其中6,000人为甘蔗农场劳工。在夏威夷群岛有华侨律师[参 45]
  • 20世纪初在加拿大定居的华人约有1.9万人,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温哥华人数最多(两地有9,000左右华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的华人,多以捕鱼为业。加拿大华人生活贫困,有十万家产的只一二人[参 46]
  • 20世纪初许多地方限制华人入境,加拿大对入境华人,征收500元人头税澳大利亚征收100元人头税新西兰征收30镑人头税[参 47]

中美洲和南美洲

19世纪,有750多万名广东福建华人移居海外,其中60万人来到美洲,当中有12.5万人去往古巴,10万人去往秘鲁,第三多人移去英属西印度群岛:从1853年到1884年,官方记录中有17,904名中国人以契约劳工的身份来到英属西印度群岛,这些人主要是男性。因为英国人不希望这些劳工在加勒比永久定居,他们很少被允许带上中国的妻子。

东北亚

大洋洲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政治局势变化及边境管治,普遍民众正常移居海外日渐困难。1950年代初,尚可移居香港,或通过香港移居海外。崔琦周采芹等人即是通常这种方式移居外国。1950、60年代,在与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朝鲜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民众因苏联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优于中国或政治原因,通过各类正常、非正常途径移民。南方的非法移民,主要是在广东的逃港

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普通民众移民成为可能。至1980年代末形成出国潮。主要通过公派留学跨国婚姻两个途径。此次出国潮席卷整个中国大陆,即使是当时社会地位较高、高收入的人群亦卷入其中。1990年代后至今,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出国留学、移民逐渐日常化,不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时,由于20世纪末航空业的迅速发展,移民到海外的华人已不限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而是来自中国大陆各地,而移民的华人中也包括中上层阶级的富人。加之1955年后,中共对现代标准汉语的推广,新移民中很少有不同民系的矛盾、冲突或不同民系垄断着不同的行业的情况。80年代后的大部分移民为在华出生或改籍后的海外华人,但第一代移民在中国媒体中亦被称作华裔。至2013年止,这些移民中已经出现了华二代甚至华三代;据统计,华二代中,有70%的人不会写中文字,其中不少不愿意学中文,一些人认为新一代的侨胞可能将变成彻底的外国人。以西班牙为例,不少华二代与中国籍留学生有代沟。[参 54][参 55][参 56][参 57]2010年代时,欧洲的华侨华人已发展到260万~320万人[参 58]

备注

  1. 一般翻译为Chinese-born immigrant或China-born immigrant

引用文献

  1. 马华文学中峇峇娘惹的形象刻画
  2. 乔印伟,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安徽史学2009年第2期。
  3. 李勇,族谱与新加坡福建人方言族群移民史研究,世界民族2010年01期。
  4.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Michael Coe)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5. 许云樵南洋史》上卷 第二篇 古代史 96
  6. 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7. 朱杰勤 《东南亚华侨史》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第10页
  8. 朱杰勤 《东南亚华侨史》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第12页
  9. (宋)赵汝适 原著;杨博文 校注 《诸番志》校释 ISBN 7-101-02059-3
  10. Brook, Kevin A. The Jews of Khazaria, Third Edition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8). ISBN 978-1-5381-0342-5 204页
  11. (元)汪大渊著《岛夷志略》,苏继庼校释 1981年, 2000年 中华书局,ISBN 7-10102028-7
  12. 朱杰勤着《 东南亚华侨史》 第四节 《元明时代中国人在东南亚各国的活动》中华书局 15页
  13.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14.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留寓》
  15. 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饮冰室合集》6《专集》第一册 卷八
  16. 张燮撰《东西洋考
  17. 费信星槎胜览》·满剌加国:“男女椎发,身肤黑漆,间有白者,唐人种也
  18. 许云樵北大年史》107-111页
  19. 许云樵《北大年史》111-121页
  20. 20.0 20.1 20.2 朱杰勤 《东南亚华侨史》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第22页
  21. 《厦门志》
  22. (明)张燮著,《东西洋考》、《大泥考》
  23. (明)张燮著,《东西洋考·柬埔寨》
  24. 许云樵译 《暹罗王郑昭传》商务印书馆 第五页
  25. 郑鹤声 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1125页
  26. 郑鹤声 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1125页
  27. 王大海《海岛逸志
  28. 郑鹤声 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1128页 引薛福成《四国日记》
  29. 许云樵《北大年史》 125页
  30. 亨利·穆奥《暹罗柬埔寨老挝安南游记》
  31. 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1128页
  32. 朱杰勤著《东南亚华侨史》第三章《近代的东南亚华侨》 中华书局123页
  33.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5页
  34. 34.0 34.1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6页
  35. 35.0 35.1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7页
  36.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8页
  37.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0页
  38.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1页
  39. 39.0 39.1 波乃耶《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2页
  40. 张纯如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Penguin, 2003). ISBN 0670031232
  41. 梁启超《记华工禁约》《饮冰室合集·专集》二十二
  42.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3页
  43.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3页
  44. 梁启超《海外殖民调查报告》1903 《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上
  45.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4页
  46.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7页
  47. 同上
  48.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45页
  49.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2页
  50. 50.0 50.1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3页
  51.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4页
  52. 52.0 52.1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5页
  53. 波乃耶 《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156页
  54. 人民日报观沧海:海外华文教育从多说汉语做起
  55. 西班牙华二代与新移民有代沟
  56. 华二代的中文烦恼
  57. 在法华三代参与seven baby评选活动
  58. http://ww2.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8520_1_paper.pdf

扩展阅读

  • 吴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