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3版及以前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制的图书分类法,其第5版是中国现行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
1971年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79年7月成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进行修订,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4版。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5版。[1]
分类方式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分类法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并以国际上通用的基本学科划分和专业划分为依据,同时考虑习惯的知识领域划分,设置了22个基本大类[1][2]。
分类细项
该分类法按字母顺序分为22个大类:
|
|
索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B,C、D、E、F、G、H、I、J、K,N、O、P、Q、R、S、T、U、V、X、Z、通用复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