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与南方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北方中国南方是指中国内部的两大块地理区域,常以淮河长江为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进入20世纪后,中国地理学中,通常以秦岭-淮河线为自然地理分界线。

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风俗文化比较统一,气候寒冷而不适于稻米栽种(虽说今日已由现代科技克服),人口多居住在内陆。南方则由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脉所组成,温暖而多雨,为稻作文化区,聚落多邻近河岸与沿海。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历史上都长期很大程度地链接人口、文化、贸易、军事的往来,特别是东亚这种在地理上与文化上非常丰富的国家,虽然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天然阻碍,造成交流上的困难与冲突,不过也正因为这种现象,江南与沿海和长江以北的人群,形成了内部显著的经济、文化、习俗、语言的区别。

南北方人

对于“南方人”或“北方人”等定义上,比地理上的“南方”与“北方”概念更加复杂。往往根据文化、生活习俗等差异加以区别。

中国人通常认为的“南方人”,以海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人等为参考代表。南方各地有各种独特的语言及文化、中国南方的代表性文化有:吴越文化福州文化巴蜀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在认同上,几乎大多在南方地区生长的人都认同自己属于南方人

中国人通常认为的“北方人”,是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内蒙古东三省为参考代表及其周边省份等地的人,有时亦包括一同生活的其它的已汉化民族,如绝大部分的满族回族,以及部分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中国北方的代表性文化有:中原文化东北文化。尤其是东北的民俗及曲艺常于全国各大媒体上出现,如中央台春晚小品相声

南北方人的文化差异,在语言饮食、与大众娱乐方式也同样带有不同。

范围

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在进入20世纪后,才在现代地理学上确立。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即秦岭-淮河线河南南阳附近的地区是一块模糊的区域,该处位于秦岭未至而淮河不至达的间隙中。秦岭淮河分界的中国南北方,客观上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确有重要的分界意义,但能否作为分界的唯一标准还有待商榷。

文化上的划分则与地理不同,对于广东人来说,岭南以北的上海与浙江人有时也被称作北方人;对湖南、浙江、上海人来说,长江以北即为北方[1]。依前述,划分华北华南的界线并不依循省界。它切过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并造出如陕西南部汉中安康)、河南南部(信阳)等区域。然而人们还是习惯的把陕西河南看作北方省份,安徽江苏看作南方省份。从方言来看,山西属于北方,语言上和诸多南方省份一样属于官话之外的汉语方言。四川虽然属于南方,语言上却属于官话系统,但四川人都认为自己是南方人,或是西南人。[2][3]

参考

  1.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到底在哪儿?. 新浪网. 2018-10-19 [2019-03-27] (简体中文). 
  2. de Vries, A.; Blore, S. Frommer's? Brazil. Frommer book. Wiley. 2012: 497. ISBN 978-1-118-08606-3 (意大利语). 
  3. Conselho Nacional de Geografia (Brazil). Vocabulário geográfico do Estado de São Paulo: contribuic̜ão para o Dicionário geográfico brasileiro (Sér IE p6). Série IEp. Servic̜o Gráfico do 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istica. 1950 (葡萄牙语). 

除了南北方,中国亦有以台湾海峡划分的两岸、沿海与内陆,以及差异更大的黑河-腾冲线划分的东西部,多种划分。

历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南北政权对峙的状态,这些南北分隔的时期包括:

历史上的中国统一

北方的中原一带被认为是华夏部落的诞生地,也是自先秦以来大部分政权的建立地。三国时期出现了最早以南方为行政中心的帝国政权,此时就有了以长江为界分南北的看法,如称居长江以南之人为南人。特别是随着北民族的南侵,此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以西晋时期的永嘉之祸影响最大,此事件导致黄河流域的大家族迁移到南方一带,这些家族中最大的为王、谢、袁、萧等门阀世族,史称衣冠南渡,此次迁移给中国的将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方人带到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汉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原一带迁到了江东,江东因为其影响,渐渐的而成为了江南(原本的江南指的是江东以及湖广),而长江被称为汉族的第二条母亲河,南北方的定义也因为南北朝得到强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蒙古人所创建的元朝将汉族分割为汉人和南人(北方金人统治下较早投降的辽金汉人为汉人,南方南宋汉人因抵抗到最后被列为南人)两个阶级。北方人(汉人)的地位较南方人(南人)为高,其实两者分别为元朝所属次低与最低的阶级。

今天的南北方

时至今日,中国南方中国北方更多的是中国人之间自我辨别和认知的一种方式,明朝后中国政权的长期大一统,使南北双方在文化上的对已被中国民族主义及对省、县、乡的地域性总称所取代,南北之间的生活习俗差异也随着国内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增加和大量的通婚融合而得以大大缩小。然而,南北双方在文化意识与自我认同上的差异有其历史渊源,如南北法兰西人,南北意大利人,南北德意志人一样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有激化凸显的可能。

邓小平于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华南一开始发展得远较华北迅速,致使若干中国学者担心经济上断裂性的差距,加上南北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是否会导致南北政治紧张的局面,但如此局面未曾发生部分导因于上述的经济差距,使得现代中国人文化上反而终于发生在中国沿海与内陆产生隔阂,引入海外经贸精神的外放性海洋性格的人、与讲究保守与集体思路的内陆性格的人群,这俩者之间的差异反而较南北方更大,而不同于南北分裂的方向。

当代经济

当前中国国南北差距明显拉大。2012-2019年北方经济占全国比重从42.9%快速下降至35.4%(直观可看成南部经济规模为北部的双倍),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4个百分点迅速扩大至29个百分点,人均GDP差距从0.97迅速增至1.30。[1]

以2020年中国城市GDP十强排序及城市内QS世界大学排名在前一千名以内的大学:[2][3]

排名 城市 GDP(人民币,增幅) 大学(世界排名)
1 上海 3.87兆,+1.7% 复旦大学(31)上海交通大学(50)同济大学(211)、上海大学(436)、华东师范大学(531-540)华东理工大学(571-580)
2 北京 3.61兆,+1.2% 清华大学(17)北京大学(18)北京师范大学(270)、北京理工大学(37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83)、北京科技大学(414)、中国农业大学(601-650)人民大学(601-650)北京工业大学(701-750)北京外国语大学(801-1000)北京交通大学(801-1000)北京中医药大学(801-1000)北京邮电大学(801-1000)
3 深圳 2.77兆,+3.1% 南方科技大学(275)、深圳大学(601-650)
4 广州 2.50兆,+2.7% 中山大学(260)、华南理工大学(407)、暨南大学(751-800)
5 重庆 2.50兆,+3.9% 重庆大学(650-700)
 中国香港 2.41兆,-6.1% 香港大学(22)香港科技大学(34)香港中文大学(39)香港城市大学(53)香港理工大学(66)香港浸会大学(287)、岭南大学(581-590)
6 苏州 2.02兆,+3.4% 苏州大学(601-650)西交利物浦大学(801-1000)
7 成都 1.77兆,+4.0% 四川大学(451)、电子科技大学(591-600)
8 杭州 1.61兆,+3.9% 浙江大学(45)
9 武汉 1.56兆,-4.7% 武汉大学(225)、华中科技大学(334)、中国地质大学(521-530)武汉理工大学(801-1000)
10 南京 1.48兆,4.6%[4] 南京大学(131)、东南大学(465)、南京工业大学(601-65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1-1000)

世界排名:前100501-1000

北京为榜内唯一前十的北方城市,其余大学世界排名前一千的城市尚有:[3]

2020年南方前十城市(不含香港)合计共21.32兆元,占比全国总量五分之一,最低的宁波为1.24兆元;而北方前十城市合计12.41兆元,最低的大连为7,030亿,北方十城约为南方十城的六成。[5]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