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民大会堂全景
又名中共十四大
日期1992年10月12日-18日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主持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参与者中共十四大代表:2,000人
主要内容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00人,代表当时全国5,100万党员[1]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大会议程

  1. 听取和审查《关于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2. 审查《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3. 审查《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书面)
  4. 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修正案)[2]

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1][2]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并向中央顾问委员会和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1][2]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89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0名,选举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2]

大会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名单

(共198人,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关根 丁衡高 于永波(满族) 于是之 万 里 习仲勋 马文瑞 王 平 王 芳 王 海 王 群 王 震 王丙干 王汉斌 王成斌 王兆国 王茂林 王首道 王恩茂 王维澄 毛致用 方 毅 方志纯 尹克升 邓小平 邓鸿勋 艾知生 布 赫(蒙古族) 卢荣景 帅孟奇(女) 叶 飞 叶选平 田纪云 史玉孝 史来贺 白立忱(回族) 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 邢崇智 成克杰(壮族) 吕 枫 吕培俭 朱 训 朱 良 朱光亚 朱镕基 乔 石 伍绍祖 伍修权 任建新 全树仁 刘 英(女) 刘 淇 刘中一 刘正威 刘华清 刘安元 刘忠德 刘复之 刘精松 刘澜涛 关广富(满族) 江 华(瑶族) 江村罗布(藏族) 江泽民 阮崇武 孙维本 李 鹏 李 灏 李九龙 李力安 李岚清 李泽民 李贵鲜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李德生 杨白冰 杨汝岱 杨尚昆 杨泰芳 杨振怀 杨得志 杨静仁(回族) 肖 克 吴文英(女) 吴邦国 吴学谦 吴蔚然 何光远 何竹康 余秋里 谷 牧 邹家华 沈达人 沈辛荪 宋 平 宋 健 宋汉良 宋任穷 宋德敏 宋德福 迟浩田 张 震 张丁华 张万年 张存浩 张仲先 张克辉 张劲夫 张勃兴 张爱萍 陆定一 陈 云 陈丕显 陈光毅 陈作霖 陈希同 陈俊生 陈敏章 陈锡联 陈锦华 陈慕华(女) 邵华泽 林宗棠 林默涵 罗 干 岳喜翠(女) 周 南 周玉书 周光召 赵东宛 赵南起(朝鲜族) 赵富林 胡 平 胡 绳 胡仁宇 胡锦涛 柳随年 段君毅 侯 捷 侯宗宾 逄先知 姜春云 洪学智 姚依林 贺敬之 秦基伟 耿 飚 聂璧初 贾春旺 顾云飞 顾秀莲(女) 顾金池 钱正英(女) 钱其琛 钱学森 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 倪志福 高 敏(女) 高德占 郭化若 郭东坡 陶驷驹 姬鹏飞 黄 华 黄 菊 黄 璜 黄启璪(女) 黄镇东 黄毅诚 戚元靖 崔乃夫 康世恩 章 蕴(女) 尉健行 彭 冲 彭 真 彭珮云(女) 蒋顺学 韩杼滨 傅全有 鲁 平 普朝柱 曾宪林 温家宝 谢 非 路甬祥 蔡 诚 廖 晖 廖汉生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谭绍文 熊清泉 薛 驹 薄一波 穆 青(回族) 魏金山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名单

(共31人)

江泽民 邓小平 杨尚昆 李 鹏 陈 云 万 里 彭 真 乔 石 姚依林 宋 平 李瑞环 王 震 田纪云 李铁映 李锡铭 杨汝岱 吴学谦 秦基伟 丁关根 邹家华 朱镕基 薄一波 宋任穷 刘华清 杨白冰 温家宝 习仲勋 彭 冲 方 毅 洪学智 陈作霖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长名单

乔 石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副秘书长名单

胡锦涛 丁关根 温家宝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共16人)

  • 主 任:宋 平
  • 副主任:胡锦涛 吕 枫 李继耐
  • 委 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布 赫(蒙古族) 刘丽英(女) 李力安 李正亭 杨振明 吴邦国 罗 干 赵富林 顾金池 郭 峰 黄启璪(女) 尉健行

加开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88人,中央候补委员129人。江泽民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3]。名单如下:

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

  •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

  刘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

  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

  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

  •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

  温家宝 王汉斌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李瑞环

  朱镕基 刘华清

  胡锦涛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书记处书记

  胡锦涛 丁关根 尉键行 温家宝 任建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席

  江泽民

  副主席

  刘华清 张震

  委员

  迟浩田 张万年 于永波 傅全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记

  尉健行

  副书记

  侯宗宾 陈作霖 曹庆泽 王德瑛 徐青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光 王德瑛 刘丽英 安启元

  李至伦 何勇 陈作霖 侯宗宾

  徐青 曹庆泽 尉健行 彭钢

  傅杰[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3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84人,中央候补委员125人。有关负责同志49人列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4]

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强调指出,在当前和整个九十年代,抓住国内和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这个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调整是必要的、符合实际的,调整后的指标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要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求得较快的发展速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各地情况不同,在速度问题上不搞“一刀切”。在经济工作中,要更好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认真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4]

党政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条件,必须抓紧进行。机构改革应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目标,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项改革,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4]

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大力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4]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经过与党内外协商形成的,拟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全会决定,将上述两个名单分别向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18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有关负责同志54人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决定》共五十条,分十个部分: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2.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4.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5.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6.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 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8. 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9.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10.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5]

《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5]

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5]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统揽全局,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来。当前要紧紧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金融、财税、计划、投资、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制定具体方案,采取实际步骤,取得新的突破[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5]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5-01-16]. 
  2. 2.0 2.1 2.2 2.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92-10-12]. 
  3. 3.0 3.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2-10-19]. 
  4. 4.0 4.1 4.2 4.3 4.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3月7日].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11月14日]. 

外部链接

关联条目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
前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四次

1992年
继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