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转场中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
用途可/不可重复使用的重型运载火箭
制造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制造国家 中国
外型及质量参数
高度CZ-5: 56.97 米
CZ-5B: 53.66 米
CZ-5/YZ-2: 56.97 米
直径5 米
质量CZ-5: 854.5 吨
CZ-5B: 837.5 吨
级数CZ-5: 2.5 级
CZ-5B: 1.5 级
CZ-5/YZ-2: 3.5 级
业载量
LEO有效载荷
质量CZ-5B: 25 吨
GTO有效载荷
质量CZ-5: 14.5 吨
TLI有效载荷
质量CZ-5: 7.8~9.4 吨
GEO有效载荷
质量CZ-5/YZ-2: 6吨
SSO有效载荷
质量CZ-5B: 15 吨 (700千米)
CZ-5B/YZ-2: 6.7 吨 (2000千米)
MTO有效载荷
质量CZ-5: 15 吨
TMI有效载荷
质量CZ-5: 6~7 吨
相关火箭
本系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发射历史
现状服役中
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
总发射次数7
成功次数6
失败次数1
首次发射CZ-5: 2016年11月3日
CZ-5B: 2020年5月5日
助推器
助推器数4 枚
高度27.6米(91英尺)
直径3.35米(11.0英尺)
总重156,600千克(345,200磅)
燃料重量142,800千克(314,800磅)
发动机YF-100发动机
单发推力2×1199.19 千牛 (海平面)
2×1339.48 千牛 (真空)
比冲2942 米/秒 (海平面)
3286.2 米/秒 (真空)
推进时间173秒
燃料液氧/煤油
第一级
高度33.16米(108.8英尺)
直径5米(16英尺)
总重186,900千克(412,000磅)
燃料重量165,300千克(364,400磅)
发动机YF-77发动机
单发推力2×518 千牛 (海平面)
2×700 千牛 (真空)
比冲3139 米/秒 (海平面)
4218 米/秒 (真空)
推进时间475秒(遥一、遥二)492秒(遥三及后续)
燃料液氧/液氢
第二级(可选)
高度11.54米(37.9英尺)
直径5米(16英尺)
总重38,700千克(85,300磅)
燃料重量32,000千克(71,000磅)
发动机YF-75D发动机
单发推力2×88.36 千牛
比冲4340 米/秒
推进时间700秒
燃料液氧/液氢
上面级(可选) – 远征二号
直径3.8米(12英尺)
发动机YF-50D发动机
单发推力2×6.5 千牛
比冲3150 米/秒
推进时间1105秒
燃料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五米直径低温液体捆绑式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其到达近地轨道的最大理论载荷为32~33吨(海南文昌发射场出发),实际近地轨道运力为25吨(长五B)[1],而到达同步转移轨道的最大有效载荷能力为14.5吨[2][3]

长征五号系列为中国第一个从总体到分系统均采用最新技术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系列[4],是中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新技术比例达95%以上。目前是中国现役起飞质量最大、芯级直径最粗、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5]

历史

长五问世

长征五号早于1986年在863计划支持下开展前期论证和攻关,2001年5月国防科工委开展预先研究。2000年至2001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及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先后开始立项研制。项目最初于2001年2月宣布。然而2007年中国东北展会期间,开发商透露直至当年才最终批准研发预算。[6]在20年的可行性研究之后,中国政府在2006年10月立项批准了火箭的开发[1],由2008年11月成立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设于沿海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西区夏青路199号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天津产业园。历十年磨一箭,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于海南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7]

遥二失利

2017年7月2日19时,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从文昌1号工位起飞,起飞后174秒助推器燃尽并抛离,指挥大厅直播画面显示其将会坠入东沙群岛与瓦拉格市之间的海域,整流罩于起飞后286秒抛离,至此飞行一切正常。

起飞后346秒,芯一级的一台YF-77发动机液氧泵发生损毁,这一幕被一台安装于芯二级(上面级)三四助推方向的摄像机捕捉到,全箭姿态仅靠剩余一台YF-77维持。由于发动机失效,芯一级直到起飞后572秒才与芯二级分离,而正常情况下应为475秒,因此使得轨道高度过低,到624秒时,网络直播画面左下角出现橙黄色的光亮,且随着时间推移,亮度,范围不断加大,表示星箭组合体已经开始再入大气层,最终于708秒时画面卡死,显示进入黑障而通讯中断。[8]不久后,CCTV13报道了发射失败的消息。[9]

故障归零

由于芯一级坠入马里亚纳海沟,故障难以定位,加上中国航天自有的军事属性带来的较其他国家更加严格的保密措施,除了发射失败的消息之外,官方在早期唯一放出的消息是“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一分机涡轮排气装置在复杂热力环境下,局部结构发生异常”。[10]中国国防科工局曾于2017年10月协调国家海洋局派出蛟龙号尝试对残骸进行打捞,但无功而返,故障定位只能依靠大量的仿真完成,最终第一次“归零”在次年4月才完成,其中进行了200余项技术改进,以及13次长程试车,准备在2018年年底进行复飞。[11]

2018年11月30日,在火箭总装即将完成之时,与遥三上安装的同一批次的YF-77发动机在北京云岗进行试车时再度发生故障,根据遥三成功后官方透露的情况,这一次参数与遥二发动机失效前的相似,没有找出原因的情况下,归零再次进入第二轮,这一次相关专家认为应当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强化,确保发动机在火箭高温、强振动等恶劣工况下的可靠性,发动机在很快通过了两次试车,新的发射时间也被定于2019年年底。

2019年4月4日,当用于遥三火箭的YF77进行最后一次试车时一位设计团队的员工发现发动机存在异常震动,发动机在拆解后发现液氧泵存在细微裂纹,相同的故障不久后也在同批次其他发动机的试车中发现,这一次故障也被长征五号火箭副总师王维彬评价为“击中要害”,但问题的解决仍困难重重,设计团队有多种各有利弊的设计方案,加强结构的改进幅度难以量化;绕过单一故障点也需要全系统的改动;最终团队认为最现实的方案是对发动机进行“小改”最终通过结构设计优化的方式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以及性能。

第三次归零的发动机试车考核于同年7月31日展开,这一次发动机没有再出现故障,试车获得成功,遥三的发射准备工作随即展开。[12]

遥三复飞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首飞

2019年10月22日,由远望21号、22号船组成的火箭运输船队从天津港启航并于27日抵达文昌清澜港。[13]随后由公路运输至文昌发射场,在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准备工作后于12月21日上午8时离开垂直测试厂房,当日10时抵达发射区。同月27日,海南省公安厅对文昌市部分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发射前3小时开始对外来车辆逐步采取限制。[14]此次发射央视新闻在中国大陆几家网络直播平台上对此次发射进行了直播,无电视台直播,也有一些中国大陆网民将央视的直播画面转播至YouTube上。此次发射搭载着东方红五号平台实践20号(亦为遥二所搭载的实践18号补发),由于此首飞星搭载着包括电推进、10Gbps激光通信,可展开式热辐射器等尖端技术,[15]保密性较强,网络直播的发射场信号直至起飞前1分钟才开始。

27日20时45分,火箭点火升空,174秒后助推器分离,195秒后抛整流罩,由于“归零”后的YF-77为了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导致推力少量下降,一二级分离由遥一的475秒延长到了495秒,T+774秒,二级一次关机,此时星箭组合体位于菲律宾海,关岛以西的海域上空,2200秒后,星箭分离,实践20号进入超同步转移轨道。[16]次年1月6日,发射任务搭载的实践20号完成定点,在轨验证工作开始。[17]

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全世界最后一次发射任务。[18]

遥四 天问一号火星绕落巡任务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第一次应用性发射即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此次任务也是中国大陆自东方红一号发射以来的第一次行星际飞行任务,用于此次任务的YF-77发动机于2020年1月19日完成100秒校准试车,而探测器则于同年4月24日,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星箭组合体于7月17日转运至文昌发射场101工位,在对箭体完成检查之后开始低温燃料加注[19]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携中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383秒后,星箭组合体离开大气层,整流罩被抛离,一级关机时间与遥三相同,T+708秒,二级一次关机,滑行952秒后二级二次点火,开始火星转移变轨,飞行2086秒后,二级二次关机,在调整姿态后进行器箭分离,此时天问一号高度已经达到470km,2530秒后太阳翼展开成功。[20],这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是第一次行星际飞行任务。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1]。北京时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成为第二个完全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22]

遥五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四次分离。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后续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于2020年12月1日完成了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的软着陆,按计划开展了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并于12月17日携带收集到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并在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23]

空间站任务

不同于先前的天宫系列飞船,空间站组件更重,原先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无法满足运力需求,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状态直接关系到空间站可否进行建设,2017年的长五遥二失利就使得原定于2018年开始的空间站建设任务被推迟接近3年之久[24]

与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任务相似,空间站的建设完全依赖专为近地轨道任务设计的长征五号B型,该型号相较于用于高轨任务的标准型长征五号,该版本的运载火箭去掉了第二级火箭,原级间段(包括发动机与液氧贮箱部分)、二级液氢贮箱所占用的空间均被整流罩内的有效载荷空间所取代。

该任务的第一个组件,即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2月春节期间抵达文昌,相应的运载火箭也于同月22日抵达发射场,在进行相应的组装、测试等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于4月29日上午11时23分成功发射入轨[25][26]。空间站的首个乘组于2021年6月17日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升空并对接进入空间站[27][28]。天宫空间站的其余组件也将于2022年年中陆续发射升空

轶事

值得一提的是,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中,器箭分离后不足10分钟,在地球另一端的SpaceX也进行了一次星链发射任务,加上天和核心舱起飞前数十分钟的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当日3场发射任务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跨度内全部完成。[29][30][31]

设计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现任总设计师是李东,首任总设计师(2001年1月-2006年1月)是徐盛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分别承担芯级及助推器的研制任务。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设计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为重点。长征五号整流罩直径5.2米,长12.3米,长征五号B型长度更达20.5米,可搭载三种专门为其设计的火箭发动机,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煤油液氧推进剂,分别为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推力为50吨的YF-77燃气循环氢氧发动机和推力为9吨的YF-75D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长征五号系列实行模块化设计,由直径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种模块构成。其中5米模块包含两个50吨级的YF-77发动机(芯一级)或两个9吨级的YF-75D发动机(芯二级),3.35米模块包含两个120吨级的YF-100发动机,2.25米模块包含一个120吨级的YF-100发动机。模块化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模块组装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系列中最为强大的型号长征五号,以两个5米模块为主推进器,另配有4个3.35米模块为助推器。

其120吨级液氧发动机设计难度大,必须独力开发上百项新技术或新材料,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制造初始四台样机在高台测试时,两台启动爆炸,两台燃油系统烧毁,[32]第五台样机才成功,液态燃料槽在2012年6月30日静力测试时也发现焊接口裂缝,薄壁大直径燃料槽是国际高端机密技术,焊接工艺和结构设计全靠自力摸索,最终研制成功。

120吨级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于2012年7月29日测试成功[33]。但此前研发遭遇一些困难,进度数次推迟[34][35][36][37]。长征五号火箭已于2015年3月23日完成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38];2016年1月起,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合练,共计140天。[39]长征五号历时十年研制,于2016年11月3日完成首飞。

未来展望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未来还可以搭配远征系列上面级,以及固体上面级来执行GEO(地球同步轨道直送)、中高轨圆轨道等多种高轨道发射任务。

标准型长征五号除了可以用于GTO,地月、地火转移任务外,还可以进行太阳同步轨道(SSO)任务,如果需要执行逃逸能量C3超过20 k㎡/s2的深空探测任务时,可以在二级火箭的基础上加装远征一号上面级甚至是小固体上面级以满足需求。

长征五号B型火箭可以与远征系列上面级配合执行1000km圆轨道、SSO发射任务。

标准型火箭采用的12 m长整流罩还存在长度较小,使用空间不满足大质量载荷的包络使用需求的缺点,后续可以改用19m长整流罩,一次性发射两颗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DFH-4)的卫星,或一颗东方红五号(DFH-5)平台外加一个东方红三号平台(DFH-3)的载荷来实现一箭多星。

该系列型号的发射场准备流程也有大量优化的潜力,如:优化发射场测试项目、产品运输流程、采用异种推进剂并行加注来优化推进剂加注流程,芯一级YF-77发动机整机随箭体运输,以减少总装工序。这些优化如果都能得到采用,发射任务的准备周期至少可以减少15天。[40]

意义

2021年长征五号B发射天和核心舱场面
2021年长征五号B发射天和核心舱场面

长征五号的问世,带来的不仅仅是运力的提升,中国多个重大航天计划能否正常开展都取决于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是否可用。

在长征五号开发的时期,中国下一阶段的中国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都亟需运力超越当时服役的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例如,旨在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并返回地球这一目标的嫦娥五号重达8吨,除了长征五号,没有其他在役中国火箭能将其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五号原定于2017年底发射[41],但由于2017年7月长征五号遥二的发射失败,嫦娥五号任务被迫暂时搁置直至2019年底长征五号遥三发射成功,于2020年底最终完成发射并成功将月球样品采集后返回地球[42]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首个任务,重达5吨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也同样必须由长征五号发射并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在2019年底长征五号遥三复飞成功后,天问一号及时赶上了2020年7月的地火转移窗口期并完成发射,为中国行星探测带来了历史性突破。

远期的日球层顶、外行星、柯伊伯带探测任务同样需要长征五号火箭来将载荷送入轨道[43]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阶段来说,重达20吨的空间站舱段只能由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送入近地轨道。长征五号B于2020年5月5日完成首飞,并于2021年成功将天宫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送入轨道,在2022年底之前将用于发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完成中国首个长期空间站的建设[44][45][46]

除此之外,旨在取代神舟系列的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空间望远镜以及未来的载人登月工程同样需要更大吨位的火箭,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对此类型运载火箭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衍生构型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二级半构型,芯级直径5米,捆绑4个3.35米直径斜头锥助推器,是系列中性能最高的型号。全箭总长56.97米,起飞质量854.5吨,起飞推力约1062吨,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任务,运载能力14吨,较中国原有运载火箭提升2.5倍,其整流罩长度达12.3米[47]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为此系列的近地轨道版本,取消第二级,为一级半构型,是中国首款一级直接入轨火箭,全箭总长53.7米,起飞重量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主要承担中国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等近地轨道任务。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整流罩长度为20.5米[47]。该火箭一级燃尽后在不受控状态下逐渐落回大气层焚毁。[48]

残骸处理

不同于老长征系列火箭(CZ-2、3、4),长征五号火箭从海南文昌发射场而非西昌酒泉的内陆发射场起飞,发射阶段,火箭全程位于太平洋上空,几乎不会飞跃陆地,发射前只需对发射场周围3.3km内的民众进行疏散处理,而非像内陆发射场任务一样要对各个残骸落区范围内的居民一并进行较大规模的疏散。

长征五号标准型采用两级半构型,起飞后,用尽的四台助推器会落入南海海域,整流罩则会落入吕宋海峡(遥三及更早的任务),也会视射向进行必要的延后抛离以规避菲律宾(如:天问一号、嫦娥五号任务),芯一级在完成分离后也会落入太平洋的开放水域中,芯二级则会在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之后根据ISO27875与ISO20893标准进行“钝化处理”(排空剩余推进剂、排空增压气体、电池放电等)。

长征五号B型采用一级半入轨,助推器与整流罩的处理方式与标准型长五无异,体积与质量较大的芯一级会随同有效载荷入轨,分离后的芯级会在轨道衰减的作用下在约两周的时间内再入地球大气,少数未燃尽的器件最终会落回地面。部分媒体与学者担心这会对地面人员及设施造成损坏[49][50]

同样,由于高层大气的阻力作用以及太阳光照的影响,器件分离数日后,箭体会开始低速翻滚[49][51][查证请求],这一现象经常被一些媒体误解读为火箭发射失败[查证请求]。2020年5月中旬,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的芯一级在大西洋上空再入,科特迪瓦附近的居民声称有金属物件掉落在地面,[52]这些物件被认为来自于长征五号B型火箭[53]。此举引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的批评,他认为中国长征五号B型的处置方式有悖于NASA正寻求的太空活动行为规范《阿尔忒弥斯协定》中的一系列原则[54]。长征五号发射后,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在NASA委员会会议上对火箭于西非沿海再入前不到一小时就飞越了美国的主要城市的不可控性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和批评:“它飞过了人口中心,并重新进入了地球大气层。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50][55]

发射记录

已发射

飞行次序 火箭型号 火箭序号 上面级 起飞时间(UTC+8 发射工位 有效载荷 卫星轨道 发射结果 备注
1 五号 遥一 远征二号 2016年11月3日
20时43分13秒998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实践十七号卫星 地球静止轨道 成功[56] 发射过程中二级故障提前关机[57],但上面级透过延长燃烧时间成功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 五号 遥二 2017年7月2日
19时23分23秒425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实践十八号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58] 一级发动机液氧泵损毁导致一台发动机停车,最终因推力不足入轨失败,坠毁于关岛以东,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域
3 五号 遥三 2019年12月27日
20时45分10秒526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实践二十号卫星 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59] 遥三所搭载的实践20号卫星为原遥二搭载的实践18号补发[60][61]
4 五乙
5B
遥一 2020年5月5日
18时00分27秒092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
近地轨道 成功[62] 火箭发射成功,其携带载荷之中的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5月6日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63]

而另一载荷,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自主提升到大椭圆轨道,其返回舱于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64]

5 五号 遥四 2020年7月23日
12时41分15秒167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天问一号 地火转移轨道 成功[65] 此系列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66]
6 五号 遥五 2020年11月24日
04时30分21秒806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嫦娥五号 地月转移轨道 成功 为避免整流罩落入菲律宾境内,相应的抛离动作被延后至303秒
7 五乙 遥二 2021年4月29日
11时23分15秒613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天和核心舱 近地轨道 成功 长征五号B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
8 五乙 遥三 2022年7月24日
14时22分32秒057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问天实验舱 近地轨道 成功 发射重量23.2吨,刷新中国航天发射载荷重量纪录[67]
8 五乙 遥四 2022年10月31日

15时37分23秒191毫秒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梦天实验舱 近地轨道 成功
8 五号 遥六 2023年12月15日

21时41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遥感四十一号 成功
成功率:88.89%

计划中

飞行次序 火箭型号 火箭序号 上面级 预计起飞时间(UTC+8) 发射工位 有效载荷 卫星轨道 发射结果
7 五乙 遥三 2022年5月至6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问天实验舱 近地轨道
8 五乙 遥四 2022年8月至9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梦天实验舱 近地轨道
9 五号 2023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嫦娥七号 地月转移轨道
10 五乙 2024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巡天空间望远镜 近地轨道
五号 2024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嫦娥六号 地月转移轨道
五号 2024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星际快车IHP-1 日心轨道
五号 2026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星际快车IHP-2 日心轨道
五号 2027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嫦娥八号 地月转移轨道
五号 2029年 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 木星系环绕器和行星际飞越器 日心轨道

火箭规格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家族:CZ-200,CZ-300,CZ-340,CZ-500核心(无助推器无法起飞)和CZ-522型号。
版本[44] CZ-5-504
现役CZ-5/CZ-5B
CZ-5-200 CZ-5-320 CZ-5-522 CZ-5-540
助推器 4xCZ-5-300, YF-100 -- 2xCZ-5-200, YF-100 2xCZ-5-200 2xCZ-5-300, YF-100 4xCZ-5-200, YF-100
第一级 CZ-5-500, 2xYF-77 CZ-5-200, YF-100 CZ-5-300, YF-100 CZ-5-500, 2xYF-77 CZ-5-500, 2xYF-77
第二级(不用于近地轨道) CZ-5-HO, 2xYF-75D CZ-YF-73, YF-73 CZ-5-KO, CZ-5-HO, 2xYF-75D CZ-5-HO, 2xYF-75D
第三级 (不用于近地轨道) -- -- CZ-5-HO, YF-75D -- --
推力 (海平面)[44] 10.565 MN(百万牛顿)[68] 1.34 MN 7.2 MN 8.24 MN 5.84 MN
发射重量[44] 878.556 t 82 t 420 t 630 t 470 t
最大高度 56.97 m [68] 33 m 55 m 58 m 53 m
载荷(近地轨道[44] 25 t [68] 1.5 t 10 t 20 t 10 t
载荷(地球同步转移轨道[44] 14 t [68] -- 6 t 11 t 6 t

全球现役大型运载火箭性能比较

现役大型运载火箭性能比较(截至2021年10月)
国家 型号 运载能力(吨) 起飞重量(吨) 发射价格(万美元) 运载系数(%) 成本/载荷(万美元/吨) 首飞年份 发射成功率 发射总数
近地轨道 同步转移轨道 近地轨道 同步转移轨道
 美国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不回收) 63.8[69] 26.7[69] 1420[69] 15000[70] 4.49 1.88 235 2018 100% 3
 美国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回收) 大于28[71] 8-16[注 1][71] 1420[69] 9000[71] 1.97 0.56/1.12 321 2018 100% 3
 美国 德尔塔4号重型运载火箭 28.79[72] 14.22[73] 733.4 35000[72] 3.93 1.94 1216 2004 92.31% 13
 中国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N/A[74] 14.5[75] 854.5[74] 10000 N/A 1.67 313 2016 80% 5
 中国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25[74] N/A 837.5[74] 2.98 N/A 2020 100% 2
 俄罗斯 安加拉A5运载火箭 24.5[76] 5.4/7.5[76] 790 10000[77][78] 3.10 0.68/0.95 408 2014 100% 3
 俄罗斯 质子M型运载火箭 23[79] 6.92[79] 705 6500[80] 3.26 0.98 283 2001 90.09% 111
 美国 猎鹰9号 v1.2(不回收) 22.8[71] 8.3[71] 549[71] 6200[71] 4.15 1.51 263 2015 100% 116
 欧洲 阿丽亚娜5号ECA 20 10.865 777 17800 2.57 1.40 890 2002 97.47% 79
 美国 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551型) 18.814 8.9 568.59 15300 3.31 1.57 746 2006 100% 11
 美国 猎鹰9号 v1.2(回收) 15.6[71] 5.5[71] 549[71] 5000[71] 3.06 1.00 297 2015 100% 116
 中国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 19 7.8 573 3.32 1.36 2020 66.67% 3
 日本 H-IIA运载火箭(204型) 15 6 445 9000 3.37 1.35 600 2006 100% 5
 中国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14 N/A 593 2.36 N/A 2016 100% 4
 中国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11.5[81] 5.5[81] 458.97 4000 2.51 1.20 348 1996 95.18% 83
 印度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3型号 10[82] 4 640 5100[83] 1.56 0.62 640 2017 100% 3

[71]

类似火箭

  1. 视回收助推器数量可变

参考文献

引用

  1. 1.0 1.1 Long March 5 Will Have World's Second Largest Carrying Capacity. Space Daily. 2009-03-04 [2012-09-04]. 
  2. Space.com staff. China Tests Powerful Rocket Engine for New Booster. Space.com. 2012-07-30 [2015-07-11]. The more capable Long March 5 rocket is expected to help the country achieve its goal of constructing a space station in orbit by the year 2020, as well as play a key role in China's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 aims beyond low-Earth orbit. The rocket's maiden launch is expected to occur in 2014. 
  3. 梁小虹委员:长征5号火箭实现首次全体数字化设计. 中国政府网. 2009-03-03 [2019-11-29]. 
  4. 长征五号火箭. AirForceWorld.com. 2016-06-12 [2016-07-01]. 
  5. 张静. 飞了!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 大河报网. [2020-04-11]. 
  6. 长五运载火箭计划11月上旬发射 将承担空间站等重大发射任务-搜狐. mt.sohu.com. [2016-11-16]. 
  7. 长五首飞成功!中国“奔月”“探火”靠它了. 新华网. [2016-11-16]. 
  8. 长征五号遥二箭发射实践十八号卫星失利央视现场直播三小时完整版. bilibili.com. [2020-07-13]. 
  9. 长征五号遥二箭发射实践十八号卫星失利央视首次新闻播报. CCTV. [2020-07-13]. 
  10. 胖五”再战太空 与失败有关的900多个日夜,我们马不停蹄,只为一个答案. CCTV. [2020-07-14]. 
  11. 长五”失利原因查明 “复飞”托举“东五”平台. 中新网. [2020-07-14]. 
  12. 深度披露:“长五”走出至暗时刻的背后. 参考消息. [2020-07-14]. 
  13.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 将择机发射. 新华社. [2020-07-17]. 
  14. 海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关于“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飞行任务期间实施道路交通管制的通告. 海南省公安厅. [2020-07-17]. [失效链接]
  15. 一身真功夫 亮点真不少 盘点实践二十号卫星上的“黑科技”. 新华社. [2020-07-17]. 
  16. 长征五号 • 实践二十号 • 长征五号恢复发射(一发定全局,国之重器,强国标志,保成功是集团公司和院的政治任务) • 发射成功. 航天爱好者网. [2020-07-17]. 
  17. 实践20号卫星成功定点. 人民日报. [2020-07-17]. 
  18. 航天发射记录 2019年12月世界航天发射记录 轻芯空间. 轻芯空间QCS. [2020-07-17]. 
  19. 天问一号 抵达发射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启动. 澎湃新闻. [2020-07-14]. 
  20. 天问一号发射纪实. 我们的太空. [2020-07-31]. 
  21. 胡喆、蒋芳. 权威快报丨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 新华网. 2021-02-10 [2021-05-21]. 
  22.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韩正在北京观看着陆情况. 新华网. 2020-05-15 [2021-05-21]. 
  23.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0-11-23]. 
  24. 邱晨辉. 我国8年后或拥有世界唯一空间站:计划2018年前后发射核心舱. 中国青年报. 2016-10-11 [2016-10-11] (中文). 
  25. 李佳琦. 我这个春节,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的长五B火箭向文昌挺进!. 装备科技. 2021-02-20 [2021-02-20] (中文). 
  26. 潘惠文、蒋成柳.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人民网. 2021-02-23 [2021-02-23] (中文). 
  27.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新华社. 2021-06-17 [2021-06-17]. 
  28. 权威快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新华网. [2021-06-17]. 
  29. Vega return to flight creates competition for 30-centimeter satellite imagery. SpaceNews. 2021-04-29 [2021-04-30] (美国英语). 
  30. China launches Tianhe space station core module into orbit. SpaceNews. 2021-04-29 [2021-04-30] (美国英语). 
  31. SpaceX launches Starlink satellites. SpaceNews. 2021-04-29 [2021-04-30] (美国英语). 
  32. 《焦点访谈》 20160423 长征五号十年磨一“箭”. [2016-04-23]. 
  33. 陈钢.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极限工况热试车”成功. 新华网. 2012-07-29 [2014-12-08] (中文). 
  34. 新一代运载火箭计划2016年首飞. 新闻联播.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4-12-08 (中文). 
  35. 万淑艳. 长征五号火箭拟于2015年上半年首飞 搭载试验卫星. 中国新闻网. 2014-03-05 [2014-04-07] (中文). 
  36. Bradley Perrett. China's Long March 5 Will Not Launch Until 2015: Another delay besets the heavy launcher on which China's space program is betting.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13-05-25 [2014-12-08] (英语). In 2007, the Long March 5 was due to make its first flight in 2013. A year ago, the target had slipped to 2014. China Daily now says the first flight will "probably" occur in 2015. 
  37. 陈炜伟、许祖华. “长征5号”火箭2014年首飞 将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运力保障. 新华网. 2012-03-05 [2014-12-08] (中文). 
  38. 人民网-科技频道. 长征五号火箭圆满完成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 人民网-科技频道. 2015-03-23 [2015-03-25] (中文). 
  39. “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时间基本确定. [2016-01-18]. 
  40. 李平岐 ,李东 ,杨虎军 ,黄兵 ,黄辉.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应用分析及未来展望. [2021-04-07] (简体中文). 
  41. 贺迎春. “嫦娥五号”拟于2017年底由长征五号发射. 人民网. 2016-11-03 [2021-10-23]. 
  42. 从无到有!探秘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 央视网. 2020-12-21 [2021-10-23]. 
  43. Jones, Andrew. China to launch a pair of spacecraft towards the edge of the solar system. SpaceNews (SpaceNews). 2021-04-16 [2021-04-29] (英语). 
  44.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CZ-NGLV. [2015-03-12]. 
  45. 中国航天发射預报. 航天爱好者网. [2018-08-31] (简体中文). 
  46.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不再有天宫三号 五年后直接建成空间站. 新京报-戴玉玺. 2017-11-22 [2018-08-31] (简体中文). 
  47. 47.0 47.1 Lsquirrel. 长征五号首发,中国跻身航天强国. 果壳网. 2016-11-03 [2017-06-27]. 
  48. 存档副本. [2020-06-05]. 
  49. 49.0 49.1 Huge rocket looks set for uncontrolled reentry following Chinese space station launch. Spacenews. [2021-04-30] (英语). 
  50. 50.0 50.1 Bridenstine Scolds China Over Long March Reentry Debris. [2021-05-06] (美国英语). 
  51. EU SST confirms re-entry of space object CZ-5B R/B. European Space Surveillance and Tracking. [2021-05-05] (英语). 
  52. Debris from China's rocket may have hit African villages. [2021-05-11]. 
  53. 杨幼兰. 陆长征5B火箭殘骸墜落 非洲民众围观. 国际 - 中时新闻网. [2021-05-06]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54. Bridenstine criticizes China for uncontrolled rocket reentry. SpaceNews. 2020-05-16 [2021-05-06] (美国英语). 
  55. Todd, David. Rocket stage debris from Chinese Long March 5B rocket launch lands on Ivory Coast. Seradata. 2020-05-13 [2021-05-06] (美国英语). 
  56. 白国龙、任珂.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十七号卫星. 新华社. 2016-11-03 [2016-11-03] (中文). 
  57. 长征5号失利令中国航天时间线推迟2年 6大任务被耽误. [2020-04-28]. 
  58. 新华社快讯.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 新华社. 2017-07-02 [2017-07-02] (中文). 
  59. 赵竹青. “胖五”王者归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 人民网. 2019-12-27 [2019-12-27] (中文). 
  60. 澎湃新闻.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及实践18号卫星发射. 澎湃新闻. 2017-07-02 [2020-04-10] (中文). 
  61. 澎湃新闻. 实践20号卫星之最:中国最先进卫星 世界最重通信卫星. 新浪军事. 2019-12-27 [2020-04-10] (中文). 
  62.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开启. 新华网. 2020-05-05 [2020-05-05] (中文). 
  63.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返回出现异常. 新华网. 2020-05-07 [2020-05-12] (中文). 
  64.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 2020-05-08 [2020-05-08]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65.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新华社. [2020-07-23]. 
  66.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计划择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020-07-23]. 
  67.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长征五号B火箭打赢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微信公众号. [2022-07-27]. 
  68. 68.0 68.1 68.2 68.3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时间已经确定. [2016-01-18]. 
  69. 69.0 69.1 69.2 69.3 Falcon Heavy. SpaceX. November 16, 2012 [April 10, 2020]. 
  70. Sheetz, Michael. Elon Musk says the new SpaceX Falcon Heavy rocket crushes its competition on cost. CNBC. February 12, 2018 [May 24, 2018]. 
  71.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71.10 71.11 Capabilities & Services (2016). SpaceX. November 28, 2012 [May 3, 2016]. 
  72. 72.0 72.1 "Delta IV Heavy goes for about $350M. That's current and future, after the retirement of both Delta IV Medium and Delta II.". Twitter. [12 February 2018]. 
  73. United Launch Alliance. Delta IV Launch Services User's Guide (PDF). 2013-10-14: 2–10, 5–3. 
  74. 74.0 74.1 74.2 74.3 长征五号(CZ-5). CNSA. 
  75. Mu, Xuequan. China's largest carrier rocket Long March-5 makes new flight. Xinhuanet. 
  76. 76.0 76.1 khrunichev.ru.. Khrunichev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pace Center. 
  77. Angara-5 to replace Proton. 
  78. Ralph, Eric. Russia quietly shelves development of sole SpaceX Falcon 9-competitive rocket. 
  79. 79.0 79.1 Proton Launch System Mission Planner's Guide (PDF). 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 July 2009: Section 2. LV Performance. 
  80.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Surplus Missile Motors (PDF). August 2017. 
  81. 81.0 81.1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卫星发射服务-LM3B. 
  82. GSLV Mk III - ISRO. Department of Space,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83. Launch of Chandrayaan-II. Press Information Bureau Government of India. 

来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