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

此文具有原创性,并兼顾知识丰富性,获“好文章”评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江左梅郎留言 | 贡献于2022年12月28日 (三) 22:53提交的版本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border=none
世界遗产
安平桥
官方名称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英文)
Quanzhou : emporium mondial de la Chine des Song et des Yuan(法文)
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 (iv)
编号1561
登录年份2021年(第44届大会
面积536.08公顷
缓冲区11,126.02公顷
网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安平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南宋
编号1-59
登录1961年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南安县水头镇之间的水域上,因其位于安海镇以西又被称为“西桥”。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所用花岗岩石材均运自金门岛。建成后长约五里,故而又名“五里桥”。自建成后,安平桥历经十数次重修,桥面也曾因台风等原因多次损坏。明朝嘉靖年间,该桥一度成为抵抗倭寇的战场。抗日战争期间,该桥曾被日军飞机炸坏。新中国成立后,该桥的历史价值得以被重视,相关的维护和利用工作也随之展开。1961年,安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安平桥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一部分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该桥现存2100米,共有361孔,360个桥墩。周围附属桥塔5座,桥面上建有5座桥亭。

历史

今泉州市晋江县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隔海相望。在南宋以前,人们只能在安海渡乘渡船往返于两地。当地水文条件在台风季和丰水期极为恶劣,船只倾覆事件时有发生。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僧人祖派准备在此修建一座石桥,僧人智渊和当地人黄护为此带头各捐了上万缗的钱财。祖派于修建过程中去世,当地人黄逸和僧人惠胜继续主持修建工作。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太守赵令衿和进士史进接手了修建任务,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十一月正式建成[1]:130-132[a]。据推断,当时用来修桥的石料均运自金门岛[2]:450-451。建成后,赵令衿以安海镇在当时的名称“安平”命名该桥为“安平桥”,并亲自撰写《石井镇安平桥记》记载建桥过程。此时建成的安平桥共计有362座桥拱,桥面按古制长约5里,因而又名“五里桥”。桥面两侧还建有石栏杆,东端建有隘门。为了便于来往行人休息,桥上还建造了5座亭[1]:130-132。造桥结束后,当时剩余的石砖被附近居民重新利用,在桥的东岸修建了一座五层六角的佛塔,是为“瑞光塔”[3]:1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当地村民集资重修该桥。永乐十七年(1419年),桥上的超然亭得以重修。同年部分桥板被潮水冲毁,村民只得用木板暂时代替[3]:1天顺元年(1457年)至天顺三年(1459年)重新将桥板改回石板[4]:565-566。成化元年(1465年),当地居民再次修缮该桥[5]嘉靖年间,倭寇频繁袭扰福建沿海,安平桥也一度成为战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晋江知县卢仲佃为修建安平城一度拆除了桥面石板[2]:450。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中亭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同年中亭连同周围9孔桥面得以重修[3]:2[5]。崇祯十年(1638年),潮漳副总兵郑芝龙重修中亭并刻碑。清朝初年时将海边居民内迁,造成安平桥附属建筑失修坍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重建了该桥及其中亭,此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也曾重修[3]:3雍正三年(1725年),安平桥部分桥面被山洪冲毁,村民用木板代替,之后两年损毁的桥面得以修复[4]:566-569乾隆十三年(1748年)和二十八年(1763年)也曾维修[5]。嘉庆十二年(1807年),白塔得以重修,次年重修安平桥,并在桥西侧修建了门楼,但之后被毁[3]:3。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该桥再次得以重修。道光元年(1821年),当地周仕鼎蔡时绍萧允迪等人出资重修安平桥[2]:450,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海潮庵,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桥上的万应公宫[3]:4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该桥再次重修[4]:569-570咸丰二年(1852年)时,安平桥西侧曾树立起一座节孝坊,此后被毁,具体时间不明。同治三年(1864年),东侧隘门的旧址被重建为“望高楼”。同治五年(1866年),中亭再次重修[3]:4。光绪九年(1883年),该桥再次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维修工程竣工[5]光绪二十七年该桥再次出现崩坏,同年得以重修[3]:5

民国时期,安平桥西侧门楼被毁[3]:3。1928年、1932年、1935年再次重修,但在30年代期间该桥的石栏板全部被毁。1938年,安平桥桥面被日军飞机炸毁两段。1943年,周边村民开始在安平桥周边围垦土地,相关工程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获得泉永水利建设委员会批准通过。1948年,围垦工程竣工,总面积达到2000亩。同年当地用钢筋水泥开始被日军炸毁的部分桥墩。1949年,有人捐赠176根杉木作为安平桥的桥板[3]:5,60

随着周边海域逐渐淤塞,至20世纪50年代,安平桥下在涨潮时只有桥的中端至西侧能被海水淹没[5]。1951年,安平桥周边的围垦工程继续开展,至1953年基本完工,总面积达710亩。1957年,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安海至水头修建公路,该公路可以替代安平桥的通勤作用,相关工程准备于1958年开工。1957年10月26日,福建省文化局就安平桥是否有必要保留安平桥上报中央文化部,11月2日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就此复函,要求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全面普查安平桥的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反馈回中央。12月中旬,相关调查工作正式开始。1958年,安平桥海滩的围垦工作再次开展,当年7月晋江县向福建省报请拆除安平桥以将石料用于围垦,相关请求被福建省文化局强烈反对后不了了之。1958年12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调查报告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上,引起社会关注。1959年,国家文化部拨款4万元人民币修复该桥,12月17日款项拨付到位。1960年相关修复规划制定完成上报中央,获得批复同意[3]:6-8。1961年,安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归属地写为晋江县。同年5月南安县报送《安平桥在解放前后变迁情况》的检查汇报至福建省文化局,但同年泉州方面将安平桥的管理保护划归晋江县主导。当月晋江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安平桥管理保护条例》,规定保护职责由晋江县安海镇、南安县水头镇、晋江地区文管会共同承担,并将保护范围划定为桥面20米开外,包括所有的石狮子、石将军、石栏杆、石镇方、石碑、亭等[3]:8-10

1962年,安平桥因年久失修,部分桥墩歪斜,石板多有残损。为此当地经中央批复同意成立“安平桥修建委员会”,筹备修建工作。1963年7月,因台风过境,中亭附近的桥孔被山洪淤塞,另有两孔被冲毁。1963年12月8日,维修工程正式开工,次年6月30日竣工,7月11日通过验收。1965年11月9日,安平桥西端围垦修建的水闸没有安装启闭机,造成涨潮时分海水冲出闸门孔道,冲毁西端第二桥墩及两侧桥孔。但这次事故并未停止周围的围垦工程,至1968年,水头镇一侧的土地已经围垦至中亭。1972年,晋江县安海公社在东侧桥头南侧修建水闸,将海水与东侧桥身完全隔开。1973年7月3日,当年多次台风过境,造成原本已有多处失修的安平桥的4座桥墩、1座桥台、8个桥孔被冲毁,周边居民往来只得以舟代步。1974年,另有一座桥墩坍塌。此后中央批复同意尽快修缮安平桥,各级政府也为此多次集资十余万元人民币。1975年12月,维修工程基本竣工,但在次年该桥又有三座桥孔坍塌,当地只能另建一座木桥保证缺损处通行。1977年,中亭港南侧水闸建成,至此安平桥彻底与海水隔开。1978年5月起,晋江县文化局耗时半年重修安平桥,保证桥梁正常通行。1979年,安平桥中亭段再次维修,至1980年3月全面竣工[3]:8-13

80年代,安平桥西侧门楼得以重修。1981年3月,当地对安平桥78、79、87、89、185、234、312号桥墩进行考古发掘和维修,并对桥底的地质条件开展测试。发掘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在1982年5月的全面大修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此次大规模维修至1985年5月竣工。此次维修根据发掘到的原栏杆形制重新补上了石栏杆。1986年,安平桥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1987年,泉州市各级政府决定重修安平桥周边佛塔,1988年10月18日正式动工,次年12月竣工。1992年海潮庵得以重修。1995年,安平桥的保护范围向扩展,两端延伸至35米范围。199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禁止一切机动车通过安平桥,所有机动车必须改为安平桥南侧水闸上的安水公路等其他公路通行[3]:3,14-20。2004年,泉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中心在制定安平桥保护方案时,发现安平桥周边水质被上游群众的生活污水、造纸厂的废水等严重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对安平桥的安全也造成了影响[7]。2007年,相关排污企业先后被勒令停产整改,污水问题基本解决。同年9月29日,泉州市再次启动安平桥大修计划,维修自2008年4月29日起,历时两个月结束。2010年,泉州市开始大力整治安平桥周边风貌,拆除了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当中的违章建筑,并开始着手清理之前建成的部分围堰,部分恢复了安平桥周边的风貌。此后安平桥文物保管所等单位牵头执行了多次维修工程[3]:15-30。2020年2月1日前,安平桥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产点之一被申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8],并于2021年7月25日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

结构

在大桥之西端站的石碑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和南安县水头镇之间,整体呈东西走向,通体由岩石砌筑而成。经修复后全长2100米[b]。桥基多为木桩打成,部分淤泥较深的位置多采用睡木沉基,情况复杂的则同时采用两种技术。基础上方建有桥墩,共有360座,均由花岗岩的长条石和方形石交错筑成,所有桥基的底部均采用牡蛎加固,方法类似于洛阳桥。其中设置在海滩上或水流较浅的位置的桥墩数量最多,共290座,平面呈长方形,宽1.8-2米,长4.5-5米;水流较急且宽的水道两侧多修建船形桥墩以分流,共26座,宽2-2.8米,长6-7米,间距11-14米不等;其余桥墩则设置为半船形,共44座,其中一面修尖,另外一面仍为方形,宽2-2.5米,长5.5-6米。桥墩上方为桥面,宽2.9-4米。桥墩之间每段铺设4-8条石板,其中铺4块的有5孔,5块的17孔,6块的171孔,7块的167孔,8块的1孔。单块石板长5-11米,宽0.5-1米,厚0.34-0.78米。桥板两端另有横铺的石条。桥面两侧安装有花岗岩质地的石栏杆,栏杆柱头雕刻有雌雄石狮子共18尊。[2]:450-451[5][3]:59-60,65

桥亭

桥上起初共修建有5座供行人休息的亭,自西向东分别为超然亭、西憩亭、中亭[c]、东憩亭、水心亭[d]。除超然亭毁于明代未被复建外,其余几经兴废留存至今。西憩亭和东憩亭的形制相似,均为80年代复建,分别位于中亭以东450米和以西280米处。形制为砖木结构的四角凉亭,四根柱子下面雕刻有狮子和产出面阔进深均6米,内有供行人休息的石椅子。中亭位于桥梁中央,现存形制为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复建,面阔10米,亭前左右分别树立一尊1.59米和1.68米的护桥将军石像,内原祭祀泗州佛[e],后改为观音。亭周边留存历代修桥修亭碑记共计16方。水心亭位于最东侧,现存建筑为道光年间所建,民国时期曾在其旁边修建一座三间僧房,名为“澄渟院”,现已扩建成水心禅寺。桥上另建有万应公宫一座,分上下三层,下为四方亭,顶部为八角亭,曾作为存放遗骸陶缸“皇金”的地点。安平桥西端另建有一座海潮庵,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其内祭祀有观音,现存建筑主体为民国初重建,20世纪90年代重修。[3]:61-64[5]

桥塔

安平桥东端所立佛塔为瑞光塔,因其通体白色故名白塔,又因其位于安海镇西侧而名为西塔。该塔为楼阁式石塔,高22.55米,占地96平米。平面呈六边形。塔基为须弥座,宽4米,转角处各有一尊跪姿力神浮雕。塔身共有五层,空心,内有可以攀登的阶梯。塔外各层之间用石砖叠涩砌出仿木塔檐。塔刹呈葫芦形。古时每逢金榜题名,白塔就会点灯庆祝。此外,桥的东西两段共建有5座镇风塔,其中方形实心石塔东西各2座,均距离桥面8米左右。这4座塔底座边长4米,用方石堆叠而成,四周雕刻出莲花瓣浮雕,顶上四面各开有一座龛,内部雕有一尊佛像。此外中亭南侧距离桥10米处另有一座石质覆钵式佛塔,通高6米,基座呈方形,塔身近似圆形,内供奉泗州佛佛像,塔檐为三层六角形,顶部空心可放置油灯。塔顶为石雕塔刹。[5][3]:1,62-63

隘门

安平桥东西两面各建有一座俗称“隘门”的门楼。其中东侧为“望高楼”,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砖石结构,东西走向,底部为可供同行的,拱门,顶上建有两层楼阁,楼上嵌有“望高楼”匾额。西侧隘门“听潮楼”原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现存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东侧镶嵌有嘉庆年间南安县知县盛本楷所书“水国安澜”牌匾,西面则镶嵌有“听潮楼”牌匾。[3]:63

注释

  1. 另有说法认为建成时间为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2]:450
  2. 由于起算标准不同,另有2070米[5]和2255米两种说法[10]:32
  3. 该亭也名为水心亭,为避免混淆正文中用中亭一名[5]
  4. 该桥亭也名为东亭[5],因其内祭祀观音为中亭中分出,故以中亭的原名命名[3]:61
  5. 20世纪70年代,附近村民在近海中打捞出一尊泗州佛,相关祭祀传统才由此确认。该亭也因这一祭祀传统而原名为泗州亭[3]:61

参考资料

  1. 1.0 1.1 茅以升. 桥梁史话.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ISBN 978-7-5702-1018-3. 
  2. 2.0 2.1 2.2 2.3 2.4 喻学才,贾鸿雁,张维亚,龚伶俐著;高介华主编. 中国历代名建筑志 下.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5-02. ISBN 978-7-5351-9487-9.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黄真真,高俊仁 主编. 安平桥志.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10. ISBN 978-7-5615-5235-3. 
  4. 4.0 4.1 4.2 陈彬强,陈冬珑,王万盈 主编.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汇编初编 上下.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20-12: 565–570. ISBN 978-7-5615-7940-4.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福建安海宋代安平桥调查记. 文物参考资料. 1958-12, 12: 40–41. 
  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06-11-20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7. 肖东. 大安平桥能否平安传世?. 开发潮. 2004-07, 7: 26. 
  8. 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简介出炉. 人民网-福建频道. 2020-04-30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9. 让世界看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一周年. 央视新闻. 2022-07-26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10. 韩巍 主编. 中国设计全集 第2卷 建筑类编 城垣篇.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10: 399. ISBN 978-7-100-09054-4.